一个黄河边山村的红枣“突围战”

记者 陶明、姜辰蓉

2021年01月21日10:2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一个黄河边山村的红枣“突围战”

新华社西安1月21日电 正是大寒节气,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黄河水夹杂着冰凌缓缓流动。河岸山上,被一片片枣林簇拥的王宁山村俯望着黄河。村民张德龙家的窑洞前堆满了红枣。68岁的张德龙,正和婆姨一起分选着红枣。

虽然天寒地冻,但张德龙“心里热乎”。“今年不怕,枣贱不了,都有去处。”他笑着说。

佳县是红枣优质产区,这里的红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作为佳县的主要产业,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王宁山村6000亩耕地中,就有4500亩枣林。

几年前,这样的优质红枣却只能贱卖。张德龙说:“好的时候,红枣一斤能卖2元钱;2014年后一斤就只能卖2毛钱。我家30亩红枣,只能收入2000多元。”77岁的村民张如福补充,“我家11亩红枣,那几年啥收入也没有。有时候枣落下,捡也不捡。”

王宁山村共有501户1591人,村里人祖祖辈辈种枣树,红枣是村里的支柱产业。2014年杜军锋从佳县政府部门下派到王宁山村任第一书记,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枣贱伤农”。杜军锋说,“最迫切的就是要给红枣找出路。我走访了很多户,确定的思路就是不能光靠卖鲜枣、干枣,要想办法提高红枣的附加值。”

为此,杜军锋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到王宁山村指导村民用红枣加工原浆酒。试点成功后,村里用扶贫专项资金为村民购置酿酒设备,还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可自愿申请入股加入。王宁山村和附近几个村的1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收购农民的红枣原浆酒,再与内蒙古等地的企业合作经营。

2016年,张如福家的2000多斤红枣顺利变成了700多斤红枣原浆酒,当合作社将7500元现金交到了他的手上时,张如福几年的忧愁终于一扫而空。

原本谁也不要的酒糟用来喂猪,猪不仅吃得香,长势也好,这让村民们更为振奋,村里随即由养殖专业户牵头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带动74户贫困户。合作社养猪300头,酿酒蒸馏剩余的酒糟作为饲料,猪粪经过腐熟形成有机肥,免费送给枣农,追施枣树,生产有机红枣。之后,养羊场、养驴场等也随之兴起,一些村民还在枣林下养土鸡增收。在王宁山村,一条良性循环的红枣产业链初具雏形。

通过红枣产业链,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张德龙家已经顺利脱贫。“红枣卖不上价,2014年我成了贫困户;2016年通过红枣酿酒我就脱贫了。去年卖枣、酿酒、分红等,我家收入有4万多元。”张德龙说。

2020年,王宁山村实现整村脱贫,集体经济收入102.11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10800元。

2018年,王宁山村还从外地招商一家企业,计划合作生产拥有自己品牌的红枣产品。2020年11月,生产线建成投入运营后,试水果醋、冰酒等产品获得成功。

“有了自己的商标和多元化产品,我就盼着王宁山村的优质红枣,能卖得更远,卖上好价钱,让村民能更快些增收!”杜军锋说。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