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 西安市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人民网记者 吴超

2021年01月20日15:21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群众有难题,家门口、一站式能解决。如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将基层矛盾高效及时有效化解?近年来,西安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统筹司法、法院、公安、社区等力量,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立体化、全方位治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部分区县及政法单位,通过走访、和干部群众交流,切身体会到西安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实效。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惠民生

1月13日一大早,西安市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米浩源人民调解工作室就来了几名前来咨询的群众,米浩源耐心热情,聊天间情法交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就化解了一桩邻里间的小矛盾。

米浩源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和事佬”米浩源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在他看来,人民调解工作看似小事,却有大学问,是化解基层矛盾、解决群众纠纷的法宝。

除了人民调解,在西安市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律师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一应俱全。

“群众有难题,我们可以实现一站式办理,解决了群众多头找,四处跑的麻烦,既方便了群众,还解决了问题。同时通过职能整合向业务融合发展,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西安市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旺妮表示。

西安市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近年来,莲湖区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的功能定位,成功打造了“一站式”“一窗办多事”服务平台模式。整合公证、律师、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于2013年建立起西北地区首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在全区9个街道、131个社区同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较早的在全区形成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

为保障平台的长效运行,莲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采取整合全区500名律师服务队伍、70名公证服务团队、860名人民调解员、60名法律援助志愿者、35名司法助理员等资源优势和引入省、市8家司法鉴定机构服务力量,广泛介入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团队专业化、精细化。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年均接待群众近10万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近5万件。形成‘一个中心、八个窗口、N个服务职能’相融合的服务工作格局,将构建全覆盖、多层级、标准化、高效能的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工程。”李旺妮说。

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成绩单:先后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委政法委“陕西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莲湖区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统筹司法行政资源,打造了一名社区法律顾问,一个法治日活动,活动质量三级监督,活动开展三级保障的社区法治“1133”模式

“我们每年为这一项工作列支150万元的经费保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性模式。”西安市莲湖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卢光武表示。

这些数据是工作实效最好的印证:六年来,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31253 次,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8.9万人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663场次,举办培训讲座9858次,办理公证法律事项18.8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97万件,提供法律援助9030件,帮助释解人员 842人次,指导社矫人员1776人次。2017年--2019年,莲湖区公众满意度从93.13%提升到95.17%

“一站式”诉讼服务解民忧

抽号、排队、等待办理,走进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敞亮,诉前服务区、诉前调解区、智慧速裁区工作有序。

“当事人少奔走,矛盾不激化,纠纷尽量化解在诉前。”碑林区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王静介绍。

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2019年,针对原有诉讼服务中心办公区域面积狭小、人员密集、功能划分不清晰的状况,碑林法院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设置有三大片区(诉前服务区、诉前调解区、智慧速裁区)、三个法庭(一个互联网法庭、一个家事法庭、一个速裁法庭)、三个接待室(即信访接待室、纪检接待室、执行接待室)和五大团队(诉调团队、人民调解员团队、速裁团队、集中送达团队、财产保全团队)的多元化、集约化、平台化诉讼服务中心,达到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的功能要求。

碑林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是陕西省基层法院首个多功能、集成式、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功能定位从立案受理向诉讼全程服务转变,形成流程全贯通、业务全覆盖、机制无缝衔接的服务体系,突出了对外服务人民群众、对内服务审判工作的“双服务”功能。

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互联网法庭。人民网记者吴超 摄

今年前8个月,该院网上自助立案数量已突破10000件;财产保全团队办理保全案件近千件,标的额310000余万元,为法官集中精力办案裁判创造了良好条件。该院线上诉前民事纠纷调解平台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源头解纷的能力,诉调团队和人民调解员团队在今年前8个月就共同化解矛盾纠纷3500余件,不仅做到了源头治理,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

据统计,碑林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在全省基层法院首家实现新收案件数量出现下降拐点,2020年,新收案件21888件,较去年同期的29035件减少7147件,下降了24.62%。其中,民商事案件12016件,较去年同期的17422件减少5406件,下降了31.03%。同时,有7名法官年结案超过1000件,最高的达1383件。全院案件结收比达1.02,圆满完成了全年审判任务。

以司法为民创新“枫桥经验”,以科技助力打造“智慧法院”,用法治思维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碑林法院近年来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身,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效果初见成效。同时,碑林法院坚持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双轮驱动,线下服务项目全部集成上线,网上立案、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等非接触式方式全面展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枫桥式派出所”纾民怨

群众看公安,主要看平安。西安市公安局高陵分局崇皇派出所辖区地处陕西泾河工业园与高陵城区交界处,属于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较为复杂。

崇皇派出所因地制宜,探索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新机制,推出服务群众新举措,努力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为派出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建“枫桥式派出所”。

社区民警王平有“四大法宝”,他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感情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等方面通过“以柔克刚”“先分再合”“接力泄力”“三调联动”调解法,能够有效的化解基层矛盾。同时,按照矛盾化解的难易程度,分别由派出所的“调解室”、“社区民警调解室”、“党员调解室”分类施行“1+N”和“金字塔”式三级多元调解机制,构建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对矛盾纠纷摸排、调解实行闭环。如今,“王平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被陕西省公安厅简报通报表扬并推广全省学习。

不断筑牢治安防控体系,全时空守护人民平安。该所统筹辖区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构建治安防范联席会,健全“楼门长”和“红抽标”等平安创建队伍,形成邻里互助、商户互帮,打造网格化安全防范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平安创建格局。同时,依托综治平台加强“三调联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联合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党支部等多重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还积极协调辖区2名律师,义务协助派出所进行法律咨询及矛盾纠纷调解,受到辖区群众的好评。

为了让智慧安防为社区治理赋能,崇皇派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在泾欣园社区首先建成“智慧安防”小区。通过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完善规范内部安保力量,提升巡查防范自治能力,截至目前,泾欣园小区连续3年为发生电信诈骗案件,成功打造“零发案”社区。

“政法直通车”暖民心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地处西安市核心区域,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服装中转站和集散地,常住人口6万余人。商贸市场多、流动人口多、背街小巷多、老旧院落多、矛盾纠纷易发。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传统商贸企业利润普遍下滑,转型升级十分困难;21个老旧小区服务管理缺位,有8个小区的业主及代表与物业之间矛盾交织;西京医院周边治安形势复杂,手机被盗、医托频现、小旅馆问题突出;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商业诈骗、合同纠纷案件高发;各类群体利益复杂多元、诉求难以解决.....如何有效解决各类迫在眉睫的社会难题,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成为摆在街道党工委面前的一张考卷。

为此,长乐西路街道党工委坚持“破难题、优服务、炼队伍”的总体思路,创新开展以“三条治理路径、六项‘去库存’行动、实现五全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长乐365”社会治理模式,秉持一年365天全时段守护居民群众,全方位服务区域发展的意志和决心,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推动辖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其中,“政法直通车”作为重要工作抓手,构建完善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企业、商户、居民群众等提供专业、贴心、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长乐西路街道主动对接公安新城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陕西学进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协调各职能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律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等力量组建“政法直通车”服务团队,目前共有50余人,打造出一支过硬、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队伍,建强了工作力量。同时,依托街道社区两级综网中心和矛盾调解室,设立街道“政法直通车”联系点,内设工作人员坐席和群众接待坐席,实现法律服务项目、矛盾调解流程制度上墙,为工作开展和服务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为完善工作机制,长乐西路街道通过网格员巡逻走访、综网中心实时接单,96100政务热线接单,对接收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把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涉法问题一律交由“政法直通车”工作站办理处置。“政法直通车”工作站“接单”后,工作人员根据专业特长和诉求类型逐人进行任务分配,涉及多部门业务的则进行联动处置。街道综网中心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全程督办,确保问题解决到位。街道综网中心每月开展研判会,对“政法直通车”工作站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依托综网大数据,找准企业、群众法治需求的关键领域和常见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模式和处理流程。坚持对企业群众进行回访,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和问题处置效率。

为化解长期以来积压的矛盾和问题,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以“政法直通车”为抓手,聚焦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城市治理、阵地建设、政务服务、民生保障六个方面,系统梳理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街道发展、制约转型升级的36项突出矛盾和积压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大力开展社会治理短板问题“去库存”专项行动,按照对标问题、动态清零的原则,随时更新问题、随时整改销号,坚决打通服务群众的“断头路”、彻底疏通风险隐患高悬的“堰塞湖”。

“政法直通车”运行以来,共进行群众接待200余人次,解决商户问题130余个,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

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惠民生,西安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社会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加强社区基层治理,是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基础,抓社区基层治理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就是抓党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说。 

(责编:邹星、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