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

——城固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综述

特约通讯员 单庆华 邬正鹏 记者 薛海勇

2020年11月22日08:26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城固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年度减贫任务,聚力创新,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可持续发展,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0年9月底,城固县101个村2.41万户7.16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05%。10月,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评比中,城固县获得“组织创新奖”。

狠抓产业发展 筑牢脱贫基础

一直以来,桔园镇陈家湾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传统的柑橘种植和劳务输出,收入增长缓慢。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实现整村脱贫致富,陈家湾村精心打造产业“聚宝盆”,扶贫车间短期增收明显、千亩荷塘中期壮大有力、万亩竹海长期发展持续。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给了我们村发展更大的信心,鼓舞着我们发展产业的斗志。”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陈向前说,“全村齐心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收益明显,2018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2019年结余30余万元。”

桔园镇深北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地处秦岭脚下,距离县城20公里。深北村传统产业是种植山地柑橘和猕猴桃,村里没有长效发展的主导产业。

“分散的产业增收见效慢,我们就鼓励村民以土地为股份入股,建专业合作社和猕猴桃产业园,这样贫困群众不仅可以进园务工挣钱,还可以分享红利。”驻村工作队队长说。

目前,深北村共成立4家柑橘专业合作社,1个150亩的猕猴桃示范园,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深北村食用菌大棚项目,做大做强“深香”牌土猪腊肉品牌。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分红、“合作社+贫困户”等龙头产业扶贫模式,深北村由昔日的贫困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产业引领助力脱贫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惠及贫困群众131户378人,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

陈家湾村和深北村整村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证实了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城固县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升、经营主体培育、一村一园打造、产加销体系建设、资源要素保障“五大”专项行动。目前,全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804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04个、农业园区38个、家庭农场217个。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配股分红、订单收购等利益联结方式,城固县把1.38万户贫困群众紧密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村村有产兴业、户户有业增收”。

稳定扩大就业 巩固脱贫成果

城固县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1.99万户。贫困群众陈治芳是城固县江湾移民产业园的一名缝纫女工。日前,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车间干活一天能收入100元,厂里不但管饭还有奖金,一个月收入3000元不成问题。厂子离家不远,早晚还能照顾孩子,家里农活也没有耽搁。”

城固县紧盯“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全力打好“七个一批”就业帮扶组合拳,扎实推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至少1人稳定就业,确保全县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城固县还设立江湾轻工业园区求职用工服务中心和网上就业招聘平台,有针对性地举办精准化小型招聘会、园区专项招聘会、村企合作招聘会等,统筹解决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目前,全县累计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招聘会16场次,发放《就业政策汇编》《就业扶贫用工信息》等2万余册,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建成社区工厂26家、就业扶贫基地31个,吸纳贫困劳动力454人,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505人,2.54万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两不愁三保障” 全部达标稳定

“我们没花多少钱就住上了新房,真是享了国家搬迁政策的福啊!”说起眼前的幸福,三合镇陈丁村的贫困群众郗必发心花怒放,“自来水通到了灶头,水泥路又平又宽,安心菜园里还能种些蔬菜,这么好的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住上好房子,还要能持续过上好日子,使贫困群众搬得出,更能稳得住。城固县统筹发力,逐点规划,加大配套易地搬迁设施建设和后续扶持力度,在移民安置点建设扶贫产业园,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已累计实施危房改造2649户,易地扶贫搬迁4459户,入住率、后扶措施覆盖率、旧房腾退率均达100%,全县15.19万户农村常住人口安全住房全部达标。

同时,城固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教育、医疗各项扶贫政策,坚守“控辍保学一个不少”“精准资助一个不漏”两条底线,精准建立建档立卡学生“四库”,织牢普惠政策、精准资助、财政救助、结对帮扶、政策宣传“五张网”,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了“零辍学”;建立医联体和健联体“两大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贫困人口,4种贫困大病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救助。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