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始终把办好思政理论课作为学院的头等大事,作为党委书记的“一把手”工程,坚持把“四好课程”(学校办好、马院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建设作为抓手,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思政课教改创新,探索构建思政课“一主双轮”生态链,着力打造思政课教学“立交桥”,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政课育人模式。
从推动思政课在教学、教师、教法等方面创新到打造特色思政“金课”;从课内聚焦“关键课程”到课外延伸“道德讲堂”;从组建思政骨干队伍到带动辐射全院……西铁院“一主双轮”模式的有效推进,使其构建起一个思政教育全生态链;三者相互支撑、分工协作,统筹推进立体化思政育人格局构建,不断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聚焦“关键课程”, 打造思政“金课”
西铁院思政课多年来一直坚持50人规模的自然班小班教学,以便老师在课堂上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展开充分地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小班教学,使思政课的课堂质量、教学效果大大提升,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充分、课堂下师生关系亲密,思政课一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为解决思政课师资不足的状况,该院党委制定和完善了学院二级书记、院长听讲思政课制度,要求党委书记、院长和各二级学院的总支书记、院长每学期给学生上一次思政课。同时,除专职思政课教师外,该院每学期都聘请具有思政专业学历、职称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校内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每学期承担思政课教学的专兼职教师总数均在60名左右。
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目标,教改和创新永远是思政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西铁院通过开展课前“时事一刻钟”和模拟两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在教学中运用视频、电子教材等手段,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启动“混合式教学”,建成《思法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两门在线开放课,对“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介绍,西铁院“时事一刻钟”活动早在2008年就被陕西省高教工委向全省高职院校介绍和推广。
2019年,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提出,要打造一大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优质示范课堂。西铁院以此为契机,推进思政“大练兵”,打造三级思政“金课”。
近年来,在高职“2+1”三门必修课,西铁院坚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三备”集体备课法,保证教学的统一和质量。同时,学院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着力打造“人人有金课”、“门门有金课”的示范课程。
据介绍,西铁院在“金课”打造方面,制定了院级示范课程标准,每年组织马院全体教师进行分课程、分教研室的“金课”研讨、打磨活动。今年10月,马院策划的“人人有金课”大练兵活动在马院大练兵教学展示大赛上,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六讲课程被命名为院级“金课”(院级示范课程)。获得省级大练兵、教学能力大赛等奖项的课程将被命名为省级“金课”(省级示范课程),获得国家思政课教学展示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的课程,将被命名为“国家级金课”(国家级示范课程)。
在思政部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教学能力等方面,西铁院“以赛练兵”成绩喜人,连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学院青年教师焦雯勇曾被授予 “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称号,这是陕西省高校在全国获得的第一个教学大赛一等奖。实现了陕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陕西省和西铁院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全国的影响力。同年,在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案评选中,西铁院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西铁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将暑期思政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调研工作作为思政课教师培养的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作为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渠道,作为了解改革开放成果、体验社会发展成就、感悟党和国家政策、积累教学一手资料素材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今年9月,该院申报了陕西省高教工委《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先行试点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通过先行创新试点,争取用3到5年,使西铁院的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开展。形成管理有制度,前期有计划,中期有方案,后期有总结,教学有促进,成果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和研修效果。
发挥“一堂一社”作用,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
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到课外,早在7年前,西铁院党委就将“道德讲堂”引入校园,组建了一支由思政理论课教师组成10多人的道德讲堂工作团队,在学院各二级院、校区巡回开展系列“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广大高职大学生省心修身,崇德向善,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师生间正能量的汇聚。
据介绍,“道德讲堂”活动,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通过“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来宣扬优良的道德品质。自建立以来,该院以“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人?自然?和谐”、 “礼—华夏文明之光”、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传承工匠精神”、 “百善孝为先——大学生,我们做到了吗?”等为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欢的话语方式,通过道德讲堂对学生进行互动宣讲,在庄严的氛围下使学生受到教育,启迪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经过实践,“道德讲堂”已形成了“道德思考”“省心”“行崇德礼”“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诵道德经典”“做道德承诺”和“送尚德祝福”具有西铁院特色的8个基本流程。同时,还提炼出“每期一个道德故事、一首道德歌曲、创新‘道德承诺’方式、精选道德经典、送道德寄语和小礼物”的“六个一”特色。
“道德讲堂”活动开办以来,受到在校师生广泛欢迎,多所兄弟院校、社区到西铁院观摩,影响力不断扩大。该活动曾被陕西省高教工委评为“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为省内高职院校荣获的唯一一个一等奖。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为迅速在学院掀起学习热潮,培养一批学习骨干,西铁院成立了由马院(思政部)指导的学生社团——“新时代学习社”。
“新时代学习社”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骨干和实践团队,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实践锻炼、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高学习社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新时代学习社”成立三年来,吸纳学员共三批160多人,成为了学院师生共同学习、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支骨干队伍,成为了一支活跃在校园的优秀学生社团。这支队伍将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年大学生理性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党同向同行。
据介绍,目前,学习社还在进行新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新时代学习社”学员为对象、辐射全院师生的“学习讲堂”即将开办。
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做的一系列尝试,核心就是办好思政理论课。首先,“课堂为主”,建好、讲好思政理论课,牢固确立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次,重视和强化“双轮驱动”,通过“道德讲堂”,把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到课外,拓展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大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通过“新时代学习社”,培养一支骨干,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思想觉悟高尚、理论水平较高、专业知识能力优秀,立志献身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稿件来源: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