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稻米抢收忙

人民网记者 龚仕建

2020年10月27日05:55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陕北的一亩亩稻田纷纷进入了成熟的收割时节。远远望去,田野间稻浪起伏,尽是收获的金黄,各种富有创意的图案跃然于稻田上。富县、黄陵、南泥湾的稻农们都开始忙碌收割水稻,呈现出美丽的风光。

富县: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在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2100亩稻田里正喧嚣着联合收割机轰鸣的声音。

“之前,我们村种植的是玉米,但玉米经济效益低,年轻人播种完就都出去打工了,村子也渐渐没了生气。”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副书记肖兵峰叹了口气。在他的回忆中,昔日穷困的胡家坡村,只有寥寥几缕炊烟,寒风凛冽中,这个村子又平添了一丝凄凉。

2014年,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贫困人口总量居全镇第4位,贫困发生率高达19.2%。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7年,直罗镇开始实行万亩稻田恢复项目,胡家坡乘着政策的东风恢复了500亩稻田。改种水稻后,每亩水稻产粮1000斤,收入可达2800元,是玉米收益的足足3.5倍。“当年就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胡家坡村书记赵玉亮说道。

稻田间的水稻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2018年,胡家坡村水稻面积增至1000亩,2019年增至1500亩,2020年增至2100亩……随着万亩稻田恢复项目的逐步推进,胡家坡水稻种植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越来越多。

2018年,直罗镇提出了“水稻不仅要能吃,还要能看”的农旅结合发展理念,并着手以胡家坡村为核心,开始打造田园综合体。先后建造了荷花池、菊花园、稻田画、水车等景观节点,同时对村里巷道、旱厕等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民宿一并进行改造,使得胡家坡一改过去的“蓬头垢面”,焕发了新的生机。

丰收的稻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打造胡家坡田园综合体以来,我们成功举办了插秧节、开镰节、溜冰节、丰收季、千人游、马拉松赛等民俗大型活动,以此吸引县内外游客,为胡家坡打出名气。”胡家坡村包片片长张皓说道。

2019年胡家坡累计接待游客7万人次,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商机。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土特产品营销、旅游配套服务等实现了增收,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旅游综合收入220万元。

“我就是村头支个摊摊,卖点饮料、冰棍、烤肠之类的,一年多赚个2000元没问题。”村里72岁的老党员刘保楼笑着说,“再加上家里的几亩水稻和担任村上的清洁工作,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错。”

“2019年,胡家坡人均收入达到了2384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胡家坡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巨大改善,村子人居环境也向好发展,在我们看来,未来胡家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直罗镇镇长吉振锋说道。

近年来,富县大力发展水稻产业,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值4310万元,稻田,已经成了川道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黄陵:阔步走出“水稻+”的致富路

有着“陕北小江南”美誉的延安黄陵县店头镇腰坪社区桃曲村,稻农们正在收割水稻。

稻农们正在收割水稻。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水稻200余亩,平均亩产600至700斤,预计每亩产生经济效益达2000多元;稻田套养小龙虾130亩,大闸蟹40亩,成功培育出适合桃曲养殖的二代小龙虾,带动腰坪村贫困户13户共28人,预计每户分红2300元,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陵县九分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倪明明介绍着今年的收成。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植养殖结合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这种模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较好地保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虾肥稻香的生态双赢。

黄陵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李君弘说,“今年年初服务中心联合店头镇和黄陵县渔政站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与腰坪桃曲九分田水稻合作社共同打造出黄陵县桃曲稻香综合种养基地,实现了传统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生产,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创建出桃曲轩辕祖稻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品牌。实施了岛田彩稻种植景观项目。对黄陵县川道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和黄陵乡村振兴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各种富有创意的稻田画。

据了解,黄陵县从2016年开始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今年首次尝试稻虾种养。今年黄陵县桃曲稻虾综合种植养殖基地的稻虾共作项目水稻田共200多亩。其中,小龙虾养殖占65%,稻田鱼养殖占10%,稻田蟹养殖占20%,其它种植占5%。

南泥湾:引进种植管理技术,打造标准化样板田

南泥湾水稻种植区秋收现场,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装满车箱。 延安南泥湾(集团)有限公司还组织干部职工走进稻田,亲手割稻,感受丰收的喜悦。

延安南泥湾(集团)有限公司广大职工搬运自己收割的水稻。祁小军 摄

火热的收割场面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张亚芬一行刚下车,就忍不住拿起镰刀参与其中。金黄色的水稻、沉甸甸的稻穗、忙碌的人们构成一幅迷人的图画。

颇为壮观的南泥湾稻田。祁小军 摄

据了解,2019年以来,南泥湾开发区与北大荒集团合作,携手建设南泥湾千亩优质观光水稻生产基地,引进优质东北大米品种和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打造标准化样板田。2020年,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引进10多个优质大米品种,种植水稻1500多亩,获得成功。今年,水稻亩产由原先的4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 李江峰 吴龙迪 曹海军 段霄 刘拴平 祁小军 班姣)

(责编:任志慧、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