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果农的“石榴经”

记者 仵永杰

2020年10月26日10:27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临潼果农的“石榴经”

不知是村庄在石榴园中,还是石榴园在村庄里。

大大小小的石榴树掩映着村庄。有的树枝越墙而过,有的果实探在路边,有的农户院子里还栽着果树。

石榴树枝叶干净,好像用水洗过、梳过。红艳艳的石榴点缀其中,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满树的果实都着了色,发出香气,弄得果园里的空气甜甜的,闻着都醉人。

这里是西安市临潼区优质石榴种植地杨家村。农历八月,杨家村的石榴熟了,整个村庄像是浸在“酸甜味”中,难怪周边人也叫它“石榴杨家”。

相传,石榴是由张骞从西域引进,栽植于上林苑和骊山附近供人们观赏。石榴树四季皆为佳景。初春抽绿,婀娜多姿;夏天繁花似锦,艳红如火;深秋硕果累累,华贵端庄;寒冬铁干虬枝,苍劲古朴。

10月20日,天刚一放晴,杨家村村民陈小利就到了石榴园里。这时,杨家村的石榴已经收获大半个月了。树上没果子了,陈小利怎么还要来?她呀,要瞧瞧地里情况,给石榴树准备来年的肥料呢。

果园里静悄悄的,似乎能听到田地呼吸、植物生长的声音。陈小利用修枝剪刀旋开一个自己带的石榴,像是揭开什么宝物。石榴籽挤着拥着,和她的红衣裳相映衬,一个赛过一个。尝一口,酸甜好滋味,她禁不住笑了起来。

不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破果园里的宁静,多是老顾客的电话。这几年,在石榴成熟时节,常是买主在地里等着采摘,她家的石榴在家门口就卖完了。

人勤地不懒。陈小利一个女人家,自打开春就铆足劲在石榴园里“刨”。可别说,她家种石榴有许多“新门道”。

农历三月,天气刚刚转暖,陈小利就给10亩石榴园上了足足2000公斤的油渣,还有几车的玉米芯和鸡粪。“外地果农只上一茬化肥,我们是以油渣和有机肥为主,只用少量钾肥。”陈小利说得头头是道。

转眼到五六月,石榴花开火红样。果子长出来后,陈小利又忙着疏果。她知道每一棵石榴树的情况,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果园里干活时,她常穿大红色的衣裳。于是,常看见通红一团出没在丛绿中。

“用打草机除草、粘虫板除虫,尽可能减少使用农药,而且杂草枝叶腐烂后形成有机肥,进而保持果园内生态系统的平衡。”陈小利不只是说,她也这样做。

石榴树吸收着油渣的养分,从根下一直到梢顶,到寸寸绿叶和累累果实。果子从烟袋锅大小长到鸡蛋大小,又“撑”到拳头大小,皮一日比一日红。

前段时间,陈小利并不着急摘果卖钱,她情愿等到石榴完全成熟时再出售。“良心种植、诚信经营——不能在石榴未成熟时采摘,更不能给顾客装残次果、缺斤少两。不能因为果实品质砸了招牌。”陈小利说。

陈小利的技术和理论多数是从“课堂”上学到的。最近几年,临潼区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和省市学者,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等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育。

听专家讲课、和果农交流,参观种植大户的果园、学习营销方法……陈小利长了见识、学到经验,尝试用新技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果园。

今年,陈小利家有8亩石榴树挂果,大约可收获2万多公斤的商品果,收入超过10万元。她家嫁接的2亩新品种石榴“突尼斯”,挂果后收益会更好。

在杨家村,越来越多的果农跟着陈小利学习管理果园,村民逐渐变身为高素质农民。临潼石榴个大、色鲜、味美、汁多且耐贮藏,走俏水果市场。

干得好还要说得好。临潼区鼓励果农在网上推广产品、寻找市场。陈小利学着拍视频、发抖音,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顾客时刻念着这份甜蜜,又是一阵电话铃声。最近,陈小利听到手机响就开心,手机铃声仿佛“胜利曲”。

“嫂子,石榴还有吗?”顾客在电话中问。“不多了!你电话若迟来一会,就只能等明年了。”陈小利干练地说。

10月底,天渐渐冷起来。杨家村的果农卖完石榴,又忙着做起柿饼,一刻都不闲。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种出好果子,赚来厚票子。

(责编:任志慧、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