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取“机”!与西安重逢的,不止于电影

2020年10月11日11:39  来源:208坊
 
原标题:“疫”后取“机”!与西安重逢的,不止于电影

路过电视塔的一个小区,小广场外支起了露天电影。“安红,我想你!”一句熟悉亲切的西安话传来,伴随着观众的爆笑声,片中,张艺谋扮演的角色正在扯着嗓子大喊。经典影片《有话好好说》,在这个居民区的小广场里重映,依然释放了人心最坚挺又柔软的力量——快乐与向往。

在“双节”期间,露天电影走进了西安的地标广场、大学校园、大型社区、大型企业等地,一张幕布、一个板凳,这儿时的美好回忆,如海浪一堆一堆涌向生活的沙滩,将这上半年疫情带来的阴霾全部卷走了,也烘着这座城的电影氛围——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于10月11日,正式拉开帷幕,而户外公益放映已于9月28日先期展开。

本届电影节以“丝路连接世界,电影和合文明”为主题,将通过欢迎活动、电影展映、电影论坛、特别影片推荐、电影市场,陕闽交接六大主体活动和电影嘉年华配套活动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电影盛会,讲述陕西的新形象、新担当。

重逢:

“与你年轻的时候相比,我更喜欢你现在受过摧残的容颜”

9月28日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户外公益放映首站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启,放映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丝路电影节选择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一唐代宫殿遗址进行第一场户外放映,具有特别的意义。

“以前小时候是搬个凳子看露天电影,现在露天电影的放映设备比原来好了,也有长凳坐,但还是有小时候的那种感觉。” 市民赵女士是在网上看到放映露天电影的消息后,专程赶来观看的。

9月29日,电影《流浪地球》在陕汽集团放映。这是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户外公益放映首次走进企业;9月30日晚,西安市周至县竹峪镇西沟村的戏楼前围坐着近百名村民,正在观看影片《烈火英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户外公益放映还走进唐都医院家属区、省军区,专场放映《中国机长》《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影片,向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及家属和守护祖国人民的军人致敬。

据了解,此次电影节户外公益放映将持续至10月16日,预计在陕西省内近40个户外场所放映经典影片近200场,公益放映影片有《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流浪地球》等叫好又叫座的佳片。

无论星夜下的小区草坪、月色笼罩中的厂区,抑或灿烂如昼的商圈大厦,还是那猕猴桃堆外的露天打麦场、苹果园外的村委会大门口,关于电影的回忆,在这个时段里铺满了人心。电影节不能没有露天电影,就像夏天不能没有西瓜。

电影,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场疫情,一度让我们的城市停摆,电影院“人去楼空”。数月之后,中国电影终于再次归来。随着院线的逐步放开,《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一大批好电影充盈着生活,久违的光影交错与我们终于重逢,让大家兴奋不已,也唤起不少人的集体记忆。

“电影节”,这样的盛会次第绽放。

从7月25日至8月2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进一步发出人们的文化热情正在释放、城市生活陆续恢复正常、中国电影行业迈出再出发新步伐的信号。今天,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盛大举办,也是真心不易!要知道,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流如涌,大咖云集,多场论坛与聚会,都是防控压力。这一届的丝路电影节的安全、顺利、成功与否,既是信心的昭示,更是决心的宣示,要为全球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一个“西安方案”。

重逢,不止于电影。

这已不是单纯意义的城市文化交流的活动、市民娱乐内容的补充,而是后疫情时代城市治理的一次检验和实操,需要新方案与新担当。

“与你年轻的时候相比,我更喜欢你现在受过摧残的容颜”,这是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慕你繁花似锦的美丽,然而迷人不过历经磨难后的优雅风华。

一场疫情,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而言,无疑一种“摧残”,但也正是这种“摧残”,让我们见证了难能可贵的精神——从公共卫生中心的平地起高楼、交通枢纽的严密排查,到如今有序复商复市、复工复产,落实“六保六稳”,这座城的沉稳与魄力,接住了千锤百炼。以它更成熟的担当,承接着关于“紫霞仙子”“安红”的小情思,“秦俑”“郎平”的大情怀。

重启:

“人生不能像作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双节的文旅复苏,再一次提振了经济恢复的信心。从疫情全面解封至今,从陕西省到西安市,一直紧扣着独特的历史文化IP和新时代的新定位,在特殊的大环境下,以文化、旅游等活动“轻”破题,重落笔,几乎每个旅游高峰前后,不断穿插、预热、烘托着市场氛围。

七夕节时,便主动出击,利用5G时代的新手段,策划“十二时辰长安秀”的大型直播带货活动,为复商复市加持了一项提振力。趁着双节高峰,西安再度出手,赶在电影节正式开幕前,用观影活动点亮“夜游”经济。

疫后“重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早着手、全方位、主动作为,才能“疫”中取“机”。

近日,“金秋季”全省招商引资推进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新任省长赵一德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力追赶超越,抢抓战略机遇,以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赵一德着重强调,强化“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观念。而营商环境,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硬政策,它与城市形象、文化气息和商业氛围以及开放程度成套出现。

大型展会,便是一个不错的形象展示和信心展现,更是构筑交流、开放平台的重要手段。电影节,自然是一个“神来之笔”。

据了解,本届电影节不仅云集了100余位影坛重磅嘉宾,还特别邀请了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德国等电影界人士,采取网络连线或VCR演讲等形式参会。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著名电影导演、制片人、电影机构负责人、行业专家等嘉宾,就“一带一路”电影合作、市场投资、艺术融合、5G技术变革等主题,举办12场论坛活动,共话发展。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的办会能力,国际影响力,便是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市场撬动能力、行政效能的一种综合侧写。丝路电影节,起笔在“电影”,破题得却实城市的“吸金”和“造血”能力。

在经典影片《饮食男女》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人生不能像作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这场疫后盛会的重启,并不单单是前六届的重复,更是以新自我,追赶超越着新征程。这注定不是各种条件刚好到位的“顺理成章”,而是力争时机,敢谋实事,胸有章法的“乘风破浪”。

重塑:

“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亘古不变的爱情主题,深刻隽永的人性探讨,温暖美好的童话故事......电影,承载着人类对自我和外我的沉静思考,对世界的认知好奇和联结渴望。尽管身体发肤各异,但人类的感情始终相通,对真善美的向往永远一致。

电影,便是一种看不见的通城高铁、国际航班和世界语言。一部优秀的电影,足以启迪一个人的一生,更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比如,国外作品有《纽约遇到你》(纽约)、《绝美之城》(罗马)、《雏菊》(阿姆斯特丹)、《迷失东京》(东京)等;国内又有《白鹿原》西安、《重庆森林》(重庆)、《心花路放》(丽江)、《非诚勿扰》(杭州)等。这些声名远播的电影都是一个城市的“多棱镜”,折射着它的外在与内涵,在吸引着一大批游客的同时,也强化着自身的“话语权”。

近年来,从陕西省紧抓一带一路机遇,西安作为枢纽和门户,也在积极承担多个世界性展会的同时,打造着自身的“扩音器”,发出自己的“最高音”。“国家级中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西部经济高地”“新一线城市”等等越来越多的称号赋予给了当之无愧的西安。此外,被人们熟知的“西影”,更是孕育着无数的优秀影片。

西安,有能力更有条件去打开更多的“电影声道”,联结世界。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搭建电影交流交易国际平台,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互鉴。据了解,本届电影节6大活动打造国际化电影盛会,101部电影进商业影院展映,17部影片入选特别推荐影片单元,依照国际A类电影节标准,组建国际邀片人团队全球选片进行特别推荐,邀请柏林国际电影节市场主席马蒂斯·武特·诺尔担任特约顾问,联合约翰·巴达路、 巴巴克·卡里米、 奥嘉·克拉施娃等国际一流选片人,面向全球征集优秀影片3500余部,其中90%为国际影片,荟聚了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好电影、新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还以大唐不夜城为中心,以电影海报展、电影造物节、电影音乐体验等10大主题共57项特色电影嘉年华活动为纽带,带领市民游客深度融入、沉浸体验,让电影节走进阡陌巷里。充分挖掘“电影+文旅”的新业态、新需求、新供给。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就是在说,即使天时地利,也重在人和,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近几年,古老的西安不断运用着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逻辑,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开放自己的门户,主动挖掘新传播符号、搭建新型国际平台,释放自己的能量。而随着现代发展的节奏,西安城的骨架在不断地扩张拉伸,这个城市在不断的成长。尤其是,疫情影响之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市场亟待提振。在“双循环”的语境之下,一座城市示人以新面貌的需求也日益的迫切,曾经的“文化古都”,后来的“抖音之城”的名号,需要有不断的鲜活的新注解。

“丝路连通世界 电影和合文明”,在今天拉开的这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精彩对话中,现代电影艺术与西安古老历史深度交融必将推动世界优秀电影和艺术,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交流互鉴、共赢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以“影”为媒,对国内和国际,展现自己的新气度。

我们期待,西安能不断成全着自己的梦想。(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 208坊 巴人)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