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输入密码指令,进入矿压监测预警平台,把红色预警信息及时的汇总归类然后分发给相关区队......近日,黄陵矿业二号煤矿首个矿压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正式上线,该矿地测部科员韩嘉琦成为了该套系统的第一个操控人员。
“以前矿压监测部分数据是系统自动记录,少部分还要下井进入工作面实地监测取值,技术人员在地面计算机终端打印出监测数据后进行人工分析,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评判与指导意见。现在有了矿压监测预警平台,通过传感器自动上传数据到云端智能分析系统,不但能够系统分析矿压各类相关数据,而且能够提供直观的监测分析模拟云图,方便、快捷、准确。”韩嘉琦说,之前矿压监测部分数据都要下井进入工作面实地监测取值、人工分析,耽搁时间不说,大量前后数据的人工对照分析也存在个别误差。
矿压监测预警平台上线投运以后,平台通过OPT协议直接连线智能化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以及进回风巷顶板压力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平台的终端服务器进行储存和分析,直接解决了实地监测取值和数据误差问题。
据介绍,矿压监测预警平台由黄陵矿业二号煤矿和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研究院联合开发研制,可以实现综采工作面24小时实时矿压数据采集和自动分析,被称为矿压监测数据“云端”系统。
“平台可以采集工作面矿压数据,计算分析出工作面顶板初撑力、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分布比例、安全阀开启比例、高报比例等,出现异常数据及时报警。”在该矿调度指挥中心的电脑控制端,韩嘉琦指着显示屏上的橙红绿相间的模拟云图介绍,红色区域代表高压区、绿色区域代表低压区、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工作面支架号。
“9月14号、9月15号,145号至150号支架云图红色区域十分明显,就表示这两天生产期间机尾部分矿压显现一直处于高位。”在显示屏前通过云图分布,笔者现场亲试,仅用了半分钟时间就轻松读取出211智能化工作面连续两天的矿压分布情况。
采集显示数据只是最基本的功能,更为核心的功能就是它的计算分析以及预警预判功能。
“211回风巷211回风-300m-3m,211回风-312m -9m,211回风332m-19m应力达12MPa,及时检查该区域巷道是否存在变形量大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在该套监测预警平台显示界面的最右上端,一个红色感叹号的图案符号一直在闪烁,点击图案后,界面自动弹出一个小的数据界面,上面清楚的罗列着工作面具体部位的矿压预警信息。
“有了预警信息,我们就可以及时调整支护措施,消除矿压对正常生产的影响。”该矿综采一队队长赵占鹏告诉笔者,由于矿井地质结构的原因,二盘区的矿压问题一直都是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的主要灾害因素。自从矿压监测预警平台上线之后,矿压治理问题得到了更加科学系的预判指导,增强了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性,工作面回采稳步推进。
“指导了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矿压治理工作外,随着数据的不断采集储存,未来平台将会成为一个大的矿压监测数据库。”该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郭超奇介绍,矿压监测预警平台经过多个工作面大数据采集储存整合之后,届时平台服务器终端将会自动分析预判出下个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矿压危险区域的具体分布情况和防治措施,矿压治理便可提前采取必要措施,超前解决问题。
近年来,黄陵矿业二号煤矿坚持科技引领,聚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生产设备智能化和“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先后建立生产辅助系统自动化智能化集控平台、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平台、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等,让大数据成为矿井高效安全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加码提速。(当地供稿 杨新亚 马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