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凝聚全市力量尽锐出战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020年09月18日17:19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人民网西安9月18日电(张伟)9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康专场。

发布会现场,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表示,陕西安康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以战时要求、战时状态持续拼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全市贫困人口由58.17万人减少到3.34万人,累计减贫54.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5%下降到1.3%。平均每年有13.7万多群众跨过贫困线,每天有370多人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9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10县区成功摘下“穷帽子”。今年1.74万户3.34万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达标,即将启动退出工作。困扰安康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10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汉滨、紫阳、岚皋、白河4县区属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市有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7万人,贫困发生率23.5%,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二。

“党中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介绍说。

“面对贫困面最广、贫困量最大的‘硬任务’,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我们全面建立‘市县(区)有指挥部、镇(办)有指挥所、村有作战室’作战体系,构建‘八办三组五保障’工作体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市县同责、部门同责、帮扶同责、督查同责‘五个同责’责任机制。市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联系一个深度贫困县,其他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县(镇)、包抓一个贫困村,各县区所有县级干部、县直各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同志每人担任一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总队长,做到每个县区有市级领导包联、每项重点工作有市级领导负责、村村有县级领导包抓。”赵俊民介绍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安康市夯实“四级书记”主体责任,落实“四支队伍”帮扶责任,累计选派3276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3046名干部驻村帮扶,市县1144个单位、1216个企业、105个社会组织参与帮扶,5.28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中省及西安市、常州市187个单位对口帮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苦征程中,广大扶贫干部风雨无阻、寒暑不歇,社会各界守望相助、扶危济困,50多万贫困乡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赵俊民表示,安康立足“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目标,提出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明确了“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治本之策,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特色减贫之路。

目前,安康市99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导的“5+X”特色产业精准覆盖到户。全市累计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107个,培育专业合作社6000余个、家庭农场2292家,带动20.03万户68.77万群众增收;19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2228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6500人;建成新社区工厂625家(其中毛绒玩具文创企业308家),吸纳就业1.74万人,其中贫困群众5383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镇村电商服务站点700余个、开设农村网店5600余家,带动贫困群众3万人。

赵俊民表示,我们紧扣脱贫退出标准,坚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十二五”以来累计建设搬迁安置区1364个,累计移民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相当于整个三峡移民的规模;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54万户33.52万人、占全省扶贫搬迁总人数39.7%。新建改建村组道路1.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45万公里、居全省第二,人均公路网密度全省第一,全市139个镇(办)188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100%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目标。

此外,安康累计投入10.5亿元教育资金,资助74.4万人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学辍学;建设142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8.9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3527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通过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等基建项目,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安康的乡村面貌和发展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命运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赵俊民介绍,围绕“全省前列、全国上游”目标定位,安康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挑重任、敢创一流的“安康创优精神”,从群众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抓起,从制约脱贫攻坚成效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努力实现“突破一点、示范一片、搞活一域”,形成了一批独具安康特色、经受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

(责编:邹星、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