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青阳岔:脱贫攻坚路子宽

2020年09月09日23:40  
 

干净、清洁、满眼是绿,山坳间的靖边县青阳岔镇政府四合院让人眼前一亮。位于靖边县东南58公里处,地处大理河上游的靖边东大门青阳岔镇,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面理清思路、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今年计划通过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实现4户8人自主脱贫,通过兜底保障扶持实现32户41人脱贫。并通过常态化应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新的贫困发生。

老马仙桃撑起百姓致富半边天

“自2008年村里的马旺喜从唐山引进老马仙桃以后,后街村村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桃树,村里家家户户都种,少的有几亩,多的上百亩,老马仙桃几乎成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村民带来了很大的收益。”青阳岔镇后街村村支书申元一边采摘老马仙桃一边同记者拉起了家常,他说,村里的贫困户吴国娥种了五六亩,井争保种了两亩,不遇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仙桃亩产五六千斤,亩收入怎么也得1万多元,把桃园务劳好,再发展点其他产业,贫困户脱贫不是问题,致富也没麻达。

“后街村老马仙桃总面积达270余亩,实在没想到今年仙桃上市后六七天就销售一空,还没等请你们下来好好宣传宣传,桃子就卖完了。”新任职两个多月的青阳岔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党桂林告诉记者。皮薄肉厚、口感香甜,在靖边,老马仙桃几乎是家喻户晓,仙桃的发源地青阳岔镇的老马仙桃更是远近闻名,每逢桃子成熟的季节,人们有的携家带口到桃园采摘,部分老主顾更是直接微信下单,待家享受桃子的甜美,各地客商也纷纷慕名前来整车整车地拉走。

后街村桃树种植大户马旺喜家种了100多亩桃子,还建起了冷库、购置了烘干设备,自用的同时,为周边村民也提供了便利。“别看这个机器小,很普通,一次可以烘干2千多斤。”马旺喜指着烘干机里的桃瓣说。“有些品相不是太好的桃子,我们通过深加工,将桃子烘干,一斤能卖几十元。”旁边,马旺喜的妻子杜永丽正在包装加工好的桃干。

“今年桃子卖了两万多元,去过成本,余额不少。大前年、前年、去年桃树遇上霜冻,政府每年给补贴5000元,冻了三年补了三年,今年总算卖了个好价钱,不用连累政府了。”后街村脱贫户井好国的老伴儿眉开眼笑。

多点发力 贫困户的日子有盼头

“老头儿患了17年的脑梗,以前看病不能报销都是自个儿掏钱,家里欠下十几万块钱的债,住个烂窑洞,一场雨还下塌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这几年看病能报销,住的地方也解决了,政府这么帮咱,咱自个儿也要把光景过好。”井好国的老伴儿说。井好国的家里窗明几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板擦的亮亮晶晶,沙发垫铺的一丝不苟,日子里透着敞亮。

“他们家每次来都是这样干净整洁,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让他家享受了危房改造、产业扶持、医疗救助等帮扶措施,现在过好光景的信心十分足。”提起井好国一家现在的光景,青阳岔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王永东倍感欣慰。

青阳岔镇龙腰镇村陈志银的窑洞里,同样干净整洁。2016年,一场车祸让陈志银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他不能干重活以后,几个孩子上学这倒那借,日子十分困窘,全凭国家的政策好,通过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发放助学金等让我家的日子不至于走下坡路。”陈志银的妻子说。2016年,他们家用政府给的产业扶持资金买了十几只羊,到了2019年,发展成70多只,卖了30多只羊还了小额信贷,剩下的30多只就成了家里的“固定资产”,今年仅羊绒就卖了3千多元。“政府还在枣刺梁移民区给我们分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新房子,政策这么好,娃娃也争气,都顺利毕业了。窑洞里的自来水安装的净水器政府每年给换滤芯,想出去逛,家门口就能等上班车,现在的日子再好不过。”陈志银说。

中草药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

清风徐来,陈家砭村盛开的紫色桔梗花摇曳生姿、分外抢眼。村集体种植的300余亩中草药桔梗、知母、柴胡、远志即将进入收获期。望着精心作务了三年、长势正旺的中草药基地,陈家砭村村支书鲍光林喜悦之情溢满心头。

村里通过多方商议、沟通、协调,最终整合了325亩土地种植中草药,其中有贫困户11户,20人,产业办为每户拨放5000元产业资金,他们以产业资金和土地入股,草药上市盈利后保底分红,目前市场的行情看好。“今年是个丰收年。”鲍光林说。“远志现在有客商一公斤26元要买,我打算卖30元。”

“这桔梗长势不错,根部已经很粗壮了,下一步还是要加强管护,防止病虫害干扰,打好市场。”青阳岔镇镇长杨淼鑫深入田间地头,同种植户一起查看中草药长势,并反复叮咛。

“近年来,我们在村脱贫方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通过产业、就业、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38户109人的稳定脱贫,剩余的贫困户今年也能实现全面脱贫。”青阳岔镇镇长杨淼鑫表示,该镇在贫困村的退出和非贫困村的巩固提升上,聚焦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镇11个村的水、电、路、村卫生室都有了全面的改善,在村集体经济方面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陈家砭村的中草药、庙界村的农机服务、店家城村的杏仁加工、官城村的有机玉米、阳坪村的河滩红枣以及卧牛城的山地苹果和大扁杏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在全镇建立了41项长效机制,并且狠抓落实,确保这些长效机制能够取得实效。”

蓝天白云之下,青绿色的草药苗郁郁葱葱;青山绿水之间,一颗颗桃树苗长势正旺。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大理河边的青阳岔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红色革命地,秀美青阳岔”正迎着脱贫攻坚的步伐、向小康之路徐徐迈进。(当地供稿 白凌燕)

(责编:孙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