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唐西欧”国际班列开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再传喜讯。8月28日上午,陕西西安携手山西永济,首列“永西欧”国际班列顺利开行。“永西欧”国际班列的开行,拓展了中欧班列晋南市场,助推县域经济加快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再添新动能,是西安港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的又一务实举措。
西安市副市长和文全,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永济市委书记孙中全,永济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亚平,永济市政协主席张廷耀等,以及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西安自贸港建设有限公司、永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和发车仪式。
11时28分,随着永济市委书记孙中全宣布——“永西欧”国际班列发车,满载着电器、纺织品、玻璃陶瓷制品、医疗设备等货物的首列“永西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山西永济火车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奔向西安,货物到达西安港后,集结中转,再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抵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主要站点城市。
“在推动开行‘永西欧’国际班列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永济及周边地区,对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开放促开发的迫切愿望。”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双方将紧密合作,加大货源组织,在确保“永西欧”国际班列高频次、高质量开行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长安号+其他兄弟城市的发展模式,全面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
永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地带,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是晋南地区乃至山西省对接丝绸之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永济市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形成了以中车永济电机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业;以千军铝业、华茂铸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轻量化零配件产业;以鑫麦康粉业、安德利果蔬为示范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永济电机出口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安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辐射中国各地平均距离最短、成本最低、综合物流效率最高。西安港作为中国首个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是陕西、西安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先后开通了西安至亚洲、欧洲的15条干线通道,覆盖丝绸之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了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商贸物流体系。今年1-7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065列,是去年同期的1.9倍;运送货物总重16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8倍。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已连续10个月蝉联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的典范。
发车仪式前,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永济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亚平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共同签署《中欧班列“永西欧”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西安和永济的区位、产业及人才等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中欧班列“永西欧”,将“永西欧”国际班列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精品班列,实现两地高效互联互通。
“‘永西欧’国际班列开行,西安、永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的具体行动,为永济乃至山西融入国际贸易大循环、参与国际分工打开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永济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亚平说,“从7月1日参加了中欧班列公共班列(西安)的常态化开行仪式,我们双方积极对接,到今天‘永西欧’国际班列首发,仅仅用了59天,彰显了陆港速度、西安效率。永济将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紧密合作,不断提升班列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运营效率,努力把‘永西欧’国际班列打造成永济乃至周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直通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西安港、长安号的平台优势,持续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步伐,还将陆续开行“渭西欧”“贵西欧”“闽西欧”“湘西欧”等新线路,服务好国内大循环;同时联手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物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大型央企,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服务全国向西开放,更好融入国际大循环,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陆港力量。(当地供稿 西安国际港务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