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浪漫与梦幻兼具 传统与时尚兼容
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舞台就地取材,融入了园内七夕湖、鹊桥、灵波剧场、荷花岛等景点,加上背后二十多米高的灯光背景架,营造出梦幻浪漫的舞台效果。这也是继2018年七夕晚会后,央视第二次把昆明池·七夕公园作为七夕节目分会场。
总导演顾志刚表示:“当初在规划时,希望这档节目不仅要体现七夕佳节的浪漫爱情元素,更要展现传统文化内涵,让观众通过节目更加体会到团圆的美好,昆明池·七夕公园完全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这里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起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公园的自然景观、夜间的亮化设计和舞台表演相映成趣,既有历史韵味,又有现代时尚,增强了表现效果,达到了最初设想。”
牛郎织女起源地 源远流长两千年
据班固《汉书》记载,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上林苑,即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镇附近,开凿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军。他把昆明池比拟为银河,在两岸分别摆放了“牵牛”“织女”两尊石像,民间就此逐渐演绎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2006年5月,“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久前,首届昆明池·七夕公园“乞巧文化节”被评为2019中国文化和旅游推广创新优秀案例。
央视全方位报道 网友高热度追捧
此前,随着央视拍摄的《陕西 昆明池体验非遗 传统文化里过“七夕”》等新闻节目的播出,牛郎织女和鹊桥的传说更加深入人心。截至8月26日中午12时,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此夕最相思》在央视频道、文艺节目中心新媒体矩阵、央视新闻等各新媒体平台的直播总观看量已经超过2101万次。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二套经济新闻联播、十三套新闻直播间,以及各大网络媒体对此次七夕晚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节目的播出获得了极大成功,顾志刚总导演对在陕拍摄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七夕特别节目策划是2019年年底启动的,陕西省委宣传部多次来函,申请承办这场活动。今年5月的实地调研和8月的拍摄过程中,西安市委宣传部都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这场精彩的演出。”
此外,从8月25日七夕当天开始,时长30秒的西咸新区城市形象宣传片也正式在央视播出。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十三套等频道集中滚动播放8天,播放次数将达到80余次。加上此次七夕特别节目,将对西咸新区起到多维度的推广宣传作用。(当地供稿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