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贵,国网略阳县供电公司的普通一员,担任略阳白雀寺镇何家坪村驻村工作队长已有4年之久,4年来他总是把村里的事当成头等大事。就拿这次8.16特大洪灾来说,就算是知道自家仅有的住房被山体淹埋的危急时刻,他依然舍小家顾大家。
“完了,咱家的房子这次算是全完了,山上滚下土石把咱家的几间瓦房全埋了,你快些回来吧”。8月16日,正在忙着转移被地质灾害和洪水威胁村民的王清贵接到了妻子的电话。然而,得知家里房屋被垮塌山体淹埋后,他只是叮咛子道:“只要人没事就好,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随后又投入到了帮扶村的抗灾自救工作中,这一忙又是数日。
紧急转移群众 不落下一人
入夏以来,略阳境内出现多轮强降水, 8月10日至8月18日,又出现了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的强降水天气,多轮降雨叠加,土壤水分充分饱和,江河急涨、农田被淹、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群众被困......位于嘉陵江下游的何家坪村也受了灾。灾情就是命令,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王清贵和村干部一道,紧急转移受洪水威胁的群众,不落下一户。
山下,沿江的住户和山上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村民必须迅速转移,王清贵这一组主动承担起了留守妇女、孤寡老人户数占比最多的转移任务,转移过程中暴雨如注,王清贵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冒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转移,有的老人舍不得自家的鸡、猪等牲畜固执的不愿离去,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我走了家里的牲畜咋办这可是我全部的家底,再说我腿脚不灵便……”孤寡老人范昌贵的话音未落,王清贵背起他拔腿就走。
离嘉陵江最近的曹正发,年近80,老伴长年卧病在床,子女在外地务工,已经来回奔波6个多小时的王清贵得知曹正发两老还未转移到安全地带,立即丢下手里的馒头奔向曹正发家。眼看洪水就要进院子了,王清贵和另两名年轻小伙子,背的背,扶的扶,迅速将二老转移到安全地带。
经过大家近8个小时的忙碌,受威胁群众全部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守护嘉陵江上通村“生命线”
王清贵在防汛避险点清点完转移群众,确定没有落下一人,妥善安排好基本生活保障后,转身就投入到何家坪村唯一一条通往外界,横跨嘉陵江的大桥“保卫战中”。嘉陵江上游4个油灌翻入江中,王清贵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带人在桥头值守,严禁人员上桥,想方设法对油罐进行阻截打捞,防止油罐因速度过快撞击大桥。
在桥边值守时,大雨倾盆,被汗水和雨水浸泡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雨鞋里也进了水,但他顾不了这些,一边认真观察水位,一边绑扎警示标志,同时与上游值守人员保持联系,了解油罐流向,随时做好战斗准备。4个多小时的值守,王清贵的脚已被泡到发白发胀,双脚没有了知觉。他却笑着说,桥保住了,人也安全了。这座桥是全村唯一的,承载着全村的希望,也是脱贫的希望。
完成大桥值守任务后,他又担心有村民放不下家里,偷偷溜回住处,于是又到避险点看看大家,忙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托着满脸疲倦、满身泥水的回到村委会,默默点了一支烟,心里盘算着汛情过后家里人的安置问题。
灾后重建复产是关键
洪灾过后,他又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复产工作中。帮着村民清理房前屋后的淤泥、搬运受潮的家具、查看房屋和庄稼受灾情况,入户下地时看到啥活干啥活,村民们都夸他是把干活的好手。白天他总是和受灾户粘在一起,用实际行动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发展生产,到了晚上他又和村干部谋划起重建生产的事儿来,谁家的房屋被淹、谁家的猪少了几头、谁家的庄稼淹了多少,他都写在了扶贫工作日志上,装在了自己心里。
不能因为洪水就打乱脱贫攻坚的步伐和秩序,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给村里安装路灯和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出行和健身,是国网略阳县供电公司为何家坪村争取的一项惠民项目,更是王清贵和村干部要抓好落实,确保9月底竣工投运的一项重要任务。连日来,眼见村民们忙着自家的灾后恢复,路灯安装出不上力,他一边在工地督促施工进度,一边帮忙挖灯杆坑,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有路灯了好,夜里村民们也能出门跳个广场舞,近处务工的人晚上骑车回村也安全”。
王清贵,一个深山里长大的农家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位一直扎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国家电网人。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是组织的期望与重托,更是王清贵坚若磐石的信念和追求,在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他一直在用最朴实的劳动把正在干得事干精彩,用最朴素的情怀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当地供稿 魏璇 贾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