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护师——

像家人一样照护患者(消费视窗·体验新职业④)

本报记者 申少铁

2020年08月19日07: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像家人一样照护患者(消费视窗·体验新职业④)

健康照护师赵朝刚在病房照护患者。

本报记者 申少铁摄

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患者:喂饭、洗浴、翻身,帮助做康复运动,预防意外伤害,进行心理疏导……他们往往被人们称为“护工”。今年公布的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中,“护工”被确定为正式的新职业——“健康照护师”。

健康照护师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什么期待?近日,记者走进医院病房,对健康照护师赵朝刚进行了采访。

一进病房就忙个不停

“晚上一有响动,我就会起身照护,很难完整地睡一个好觉”

8月5日晚上7点,记者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部四层病房,看到赵师傅正在用手帕轻轻给患者老张擦洗面部。

赵师傅名叫赵朝刚,是北京京卫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京卫公司)派驻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病房的健康照护师。

“赵师傅真细心,我感觉舒服多了!”病床上的老张话语间充满感激。

8月4日下午,59岁的老张使用儿子新买的健腹轮锻炼。一不小心摔倒了,造成颈椎脊髓损伤,脖子以下的身体完全麻木,不能动弹。他被紧急送到北京朝阳医院救治。经过医生救治后,老张伤势稳定,但需要住院治疗。主治医生认为,老张需要全天候专业照护。于是,老张家属请来了赵师傅。

“慢一点,别着急,千万别呛着。”该喝水了,赵师傅用带吸嘴的水壶喂老张喝水。喝完水,赵师傅又喂老张吃了两片苹果和几块西瓜。

“喂患者吃水果也有讲究。得先喂酸的,后喂甜的,这样患者会吃得更好。”赵师傅对记者说。

吃完水果后,老张情绪比较好。赵师傅准备给他做康复训练。只见赵师傅先是用双手握住老张的右手,轻轻地反复揉捏;之后,他又托起老张的右小臂,来回屈伸。

在赵师傅的指导下,并经过老张的同意,记者也试着拿起他的左手,开始学着赵师傅的动作,做起了手臂康复。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因为是重复的机械运动,实际上很累。不到10分钟,记者已经手臂酸痛,出了一身汗。

看记者有些累了,赵师傅找来一把椅子,让记者在床边坐下。他继续站着,帮助老张做腿部康复运动。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老张对赵师傅说,想睡一会儿。

“咱先翻个身。”赵师傅对老张说。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两个颈托放在老张枕头边,然后用双手轻轻托起老张的头部,将一个颈托轻轻垫在颈椎下方,然后再放一个颈托固定住老张的脖子。之后,赵师傅用手托住老张的颈部和腹部,记者试着托住老张的双腿,然后一起用力,轻轻将老张翻过身来。

随后,赵师傅用一个小枕头垫在老张的腰部,让他更加舒服。翻完身后,老张很快就睡着了。

快到晚上10点了,京卫公司赶在病房熄灯前给赵师傅送来了一张折叠床,让他靠在患者床边休息。“如果患者醒了,一有响动,我就会起身照护。”赵师傅说,“现在我已经养成了这种职业敏感,很难完整地睡一个好觉。”

“这样没日没夜地忙,累不累?”记者问。

“累,但已经习惯了。”赵师傅说,“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听到他们说‘谢谢’,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寸步不离陪在患者身边

对于患者的康复和住院期间的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师傅很专业,照顾我像家人一样,让我心里很温暖、踏实。”老张说,自己的儿子和儿媳都要上班,这次住院,要是没有赵师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师傅心里装的都是患者。为了更好地照护患者,他严格缩减了自己的私人时间,刷牙、洗脸必须在几分钟内完成。

“遇到年纪大的重症患者,照护起来难度很大。”赵师傅对记者说,比如老年痴呆患者,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照护。如果是家属来陪护,往往一个晚上就会“累趴下”。

上个月,赵师傅照护的病人是70岁的老王。老王在家起身拉窗帘不小心摔倒,导致小脑受损。赵师傅坚持护理老王18天,直到他基本康复出院。

“老王躺在病床上,每次疼痛的时候都会抓住我的手,说我是他的亲人。”赵师傅回忆说,看到老王那么信任自己,心里非常感动。老王出院后,他儿子开车接赵师傅去家里吃饭。那一天赵师傅感受到自己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每次我只照护一个患者。”赵师傅说,他除了洗漱、上厕所,所有时间都陪着患者,连吃饭都在病房里。他照顾的大多是因外伤导致的神经受损患者,身体失能,必须仔细看护,防止摔伤。

“如果是刚做完手术的患者,还要紧盯着患者输液。哪怕是深夜,也要紧盯着,一瓶药快输完时,得去叫护士过来换药。”赵师傅说。

“医院住院部的护士要同时护理很多患者,不可能每天24小时护理同一个患者。而健康照护师可以寸步不离地陪护在患者身边,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的康复和住院期间的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京卫公司驻北京朝阳医院项目部负责人谢连华说。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是简单地陪护在患者身边,而是要不断学习康复、营养、运动、护理以及基本的医学知识等

“在医院工作时间长了,我已经将医院当成第二个家。”赵师傅说,2007年,他从河南驻马店农村来到北京当护工,已经坚持13年了。

“对这份工作,我挺满意的。”赵师傅自豪地说,在医院里,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他很尊重,“每当医院的领导说我们也是医护人员时,我心里感觉很欣慰!”

赵师傅今年51岁了,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刚结婚生子的儿子需要支持。“我现在身体还不错,希望能多干一阵。”赵师傅对记者说。

“我已经爱上了这份工作,用了10多年时间钻研和学习,技能不断完善。我目前的身体状况,干到60岁不成问题。”赵师傅笑着说。

“健康照护师不是简单地守在患者身边,而是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康复、营养、运动、护理、基本的医学知识等。”赵师傅介绍说,自己接受过三种培训:第一种是公司内部培训,比如文化知识、礼仪礼貌等行为规范;第二种是医院科室的培训,护士长每周会培训特定患者的护理技巧;第三种是护理学校的护理综合知识培训。

“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照护经验传授给年轻同事。”赵师傅说,他开始参与公司内部培训,作为指导老师,给年轻同事传授照护经验。此外,他还经常在岗位上带新同事,手把手指导他们照护患者。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9日 第 19 版)

(责编:左瑞、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