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件事,这里百姓幸福感“爆棚”了

2020年08月12日09:37  来源:208坊
 
原标题:因为这件事,这里百姓幸福感“爆棚”了

     “现在宣判!被告人郭某因寻衅滋事,判处有期徒刑四年……”2019年12月25日,以郭某为首的恶势力团伙因寻衅滋事涉恶案件,经陕西杨陵区法院审理后作出宣判,实现了杨凌示范区“黑恶存量”清零。

        而案件的清零,并不是杨凌示范区“无黑无恶”创建活动休止符。如今,这里“无黑无恶”擂台赛的活动还在如火如荼的举行,12个行业部门先后登台,接受群众的“靶向”问政,动真碰硬,立说立改。

       可以说,擂台赛既是对“无黑无恶”行业创建工作,全面深入的“盘点”,更是一场走向台前、接受群众监督的“会考”。这个在陕西省率先打响“无黑无恶”创建活动“第一枪”的示范区,成绩也较为抢眼。

成绩单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无黑无恶创建活动以来,全国12337平台转办线索、中央督导组交办具体问题全部办结。2019年11月起,全面实现线索核查滚动清零,办结率100%,位居全省第一。

    截止7月30日,收集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196条,已全部办结。在全省率先完成“线索清仓”“案件清结”“逃犯清零”“黑财清底”“伞网清除”任务。2019年,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6.03%,位列全省第二,创近10年新高;扫黑除恶知晓率、认可率分别为98.16%和90.5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上半年,全区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4.4%。

      2020年是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收官之年。围绕“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工作目标,以全国“一十百千万”行动以及“六清” 行动为牵引,陕西各地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杨凌示范区开展“无黑无恶”创建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值得借鉴。

树“靶子”,啃下硬骨头

       从“无黑无恶”创建出发,在群众满意处落脚。“把啃不下的硬骨头在这里啃掉”杨凌示范区和杨陵区两级政法委、扫黑办口中的“硬骨头”,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侵占农村集体资产。

      “这里以前就是个荒草滩、臭水沟,各种杂草一人多高,平时都没人敢来。”大寨街道办村民王乃婷怎么也没想到,曾经的荒草滩、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了制衣厂,自己还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成了一名技术工人。

        王乃婷所说的荒草滩,位于大寨街道办寨东村村委会西南方,占地20余亩,这里以前是村民的宅基地,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些村民选择到城里居住,造成了宅基地空置。久而久之,这些老宅基地上荒草丛生,荆棘满布,成了荒草滩、臭水沟。

       荒草滩、臭水沟,不仅是寨东村的心病,如何有效利用闲庄空院成为摆在杨凌示范区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这一切随着“无黑无恶”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痛点。2019年11月起,一场集中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攻坚行动在杨凌拉开帷幕,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这十多年谁也不敢碰的‘硬骨头’终于被拿下了。”村民们津津乐道。

       当然,土地不仅要“收”回来,还要“活”起来。如今,上川口村通过群众大会决议确定集体土地租赁费收缴方案,收回地租26.7万元,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统一策划增收项目,使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实;寨东村已将清理的20余亩老宅基地变身村集体经济产业园。

      “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解决了,多年清不动、不敢清的问题浮出水面、摆上台面,树起靶子。”有村干部感慨道,杨凌以“无黑无恶”创建为契机,集中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沉疴顽疾,不仅有效维护了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为振兴乡村、留住乡愁做出了积极贡献,还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让群众成为了“无黑无恶”创建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借“东风”,迈向高质量发展

       35岁的手工馍店老板贾建周顶着烈日出发,将刚蒸好的手工馍送给大客户。“进了园子后,馍的质量安全更有保证,生意好起来,客户多,从早到晚,闲不下来。”贾建周说。

       他口中的“园子”,是杨凌示范区第一家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工业园区。“以前群众对于食品小作坊存在‘卫生脏乱差,还怕乱添加’的负面印象。”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刘春阳告诉坊妹,如今,园区从原料供应、物流配送、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入驻小作坊提供便利服务,使得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加工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也为市场监管部门对小作坊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硬件基础。

       向前,再走一步。杨凌瞄准高质量发展,趁着“无黑无恶”创建的东风,探索建立了集中生产、常态监管、孵化发展的食品小作坊园区化治理新模式。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今,食品小作坊从“小散低、脏乱差”变身为“高大上、名特优”,解决了监管难题、消除了百姓之忧、促进了业态壮大,实现了群众放心吃、老板放心干、市场放心管的良性发展局面。

       2019年,该园区内整体产值已超3亿元。产业园区犹如孵化器,在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杨凌食品小作坊产业迈上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组合拳,条块联手解民忧

      “这些违建不仅占用公共用地,安全问题也始终让我们居民不踏实,现在你们拆除违建,真是大快人心!”在李台街道违建拆除现场,一位焦姓群众向拆除工作专班负责人如是说。

      “有了社区、行业、物业微信群,我们对热点、难点问题能够很快反映到街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回复快了,说心里话,这是李台街道办给我们居民办下的好事啊。”

      方便了生活,给群众办了好事,这是市民群众说的最多的话。那么李台街道办到底做了什么,能让群众交口称赞?

      近日,坊妹在李台街道办找到了答案:为解决行业部门与镇(街道)之间条块分割、合力不足、纵向力量薄弱、执法管理衔接不到位,制约基层社会治理效果这个难题,杨凌示范区在李台街道办先试先行,探索“1+5+N”条块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方式发挥了功效。

      “1+5+N”创建模式,其中的“1”是指一个基层召集单位,即李台街道办事处;“5”是指五项机制支撑,即全民参与创建机制、抓早抓小机制、上下联动协作机制、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创建申报验收机制;“N”是指N项制度保障、N个组织建设、N多部门参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制度发力不到位或单靠街办力量无法顺利解决的事项,将通过多个部门联动的方式,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个部门召集,五项机制支撑,N项制度保障的“1+5+N”创建模式,建立了部门联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了5项行动措施,将200多项制度、30多个部门精简去繁,实行条块结合扁平管理。

      同时,由李台街道办召集成立的113个微信群,精、细、准N个方面,形成从基层到街道办的紧密联动机制网络,从而使得政策舆情正确下达,群众意见快速反应,各级部门积极回应。群众身边的热、难点问题和群众利益诉求得到了有效解决,全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治“未病”,关口前移除黑恶

       与众多区域不同的是,杨凌示范区不看破案率,而是以发案率作为评价指标。风险前移,让百姓幸福指数更高。

      “从群众的直观感受和最根本的需求上讲,不发案、少发案,大家感到更安全。”杨凌示范区一位基层负责人说道。无黑无恶创建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延伸,但专项斗争侧重于清除黑恶存量,而创建更加侧重于遏制增量,重在“强基础、重预防、控发案、无黑恶”。

       杨凌示范区实行联防联控,将散落在各行业部门的保安、保洁、工队等要素集聚起来,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联防联控的有温度的创建。

       一大早,在杨凌邰城实验学校门口,身穿统一印制马甲的“农城义警”和老师、公安民警一起出现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引导着前来上学的学生,有序排队检测体温。这只是杨凌“农城义警”队日常工作的一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管是在生产企业的消杀点,还是在各个小区门口,或者是在大街小巷中,或者在现阶段学校开学的校门口,杨凌市民总能找到那一抹印有醒目“农城义警”字样的统一制式马甲。

       市民张恒告诉记者,“我是今年从甘肃来杨凌做销售工作的,在街上看见身着‘农城义警’马甲的工作人员,安全感满满!”

       2019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公安局以“向社会要警力、向群众要警力”为切入点,将辖区单位、社区小区、商业场所等保卫人员和停车场收费管理等人员吸收,创新成立的杨凌“农城义警”队,目前共有300余名队员,全区已开展巡逻防控540次,为辖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194起。

       在疫情防控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中,杨凌示范区以网格的“小平安”换来了社会的“大和谐”。2020年上半年,全区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4.4%。

重监督,倒逼责任问实效

      “我们一问领导,领导给我现场回答。我们作为一个老百姓,心里很踏实,虽然反映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这些事情对百姓来说就是大事。这个形式非常好,下次擂台赛,我还会参加。”群众代表何华说。

       百姓出题、局长打擂、群众评判,近期,杨凌示范区聚焦14个重点行业领域和镇办,举办4期无黑无恶行业(镇办)创建擂台赛,示范区、杨陵区两级行业监管部门24名局长、镇办10名党政主要负责人上台打擂,55名群众现场问政,780名观众现场评价,14.3万人线上关注,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不断深化行业治理成效,掀起了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又一个高潮。

       从《明察暗访看民生》曝光创建“点”上的问题,《亮剑时刻》部门“一把手”向社会报告创建“面”上的打算,到《3环9环数靶时刻》让群众对创建进行评判,环环相扣的全媒体问政节目,全程监督问效。

       7月1日,“无黑无恶”创建活动人民监督员聘任仪式举行。来自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基层群众和媒体代表50名监督员首次获聘,开始履行政策宣传员、线索情报员、任务督办员和创建成效评价员的职责……

       在无黑无恶创建过程中,杨凌示范区综合运用满意度测评、创建擂台赛等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的方式,持续倒逼创建提质增效。

      “无黑无恶”创建活动开展一年以来,杨凌示范区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食品小作坊园区管理、“1+5+N”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1+N” 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模式、“农城义警”等一批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吸引了省内3市5县前去考察取经。

成体系,建章立制常态推

        从专项斗争到系统性工程,“无黑无恶”的创建活动渐成体系。

       杨凌示范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民意导向,搭起了以“一个创建方案、五项工作机制、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杨凌、法治杨凌、文明杨凌三个实施意见”为主体的“一五一三”创建架构。

       制定了一个“无黑无恶”创建活动方案。提出“提水平、优环境、促建设、强‘三感’”的创建目标;明确了重拳出击清除黑恶存量、创新长效机制遏制黑恶增量的创建工作重点;指明了“两级共创、城乡一体、点面结合,全域覆盖”的创建路径。

       建立了“无黑无恶”创建五项工作机制。构建群众共建机制,健全打早打小机制,提升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巡察督查考核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进创建活动深入有效开展。

       提出了一套“无黑无恶”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强基础、重预防、控发案、无黑恶”的指导思想,将创建要素提炼形成三大类14个具体指标:1个核心指标(黑恶案件存量清零,增量为零)突出创建目标要求,3个关键指标(公众安全感、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政法单位满意率)突出以人民满意为中心的创建理念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工作原则,10个支撑指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格化管理、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行业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突出创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文明杨凌建设的工作理念。

       出台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杨凌、平安杨凌、文明杨凌的三个实施意见。推动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促进“三个杨凌”建设一体推进,加快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

       如果说预防、监督等措施,是“无黑无恶”创建工作的血肉,那么这一套完整的体系,无疑为“无黑无恶”创建工作铸造了筋骨,增添了可持续的澎湃动力。

       裁料、缝制、修整……王乃婷和她的30余名姐妹正一字排开、火力全开,一件件做工精良的白大褂随着一阵阵轻巧的缝纫机嗡嗡声成形、成品。

       如今,在“无黑无恶”创建工作的照耀下,盘活集体经济的村民在家门口上班落实“六稳六保”,实现城市管理的疏堵结合,夜经济更活跃了;文化旅游行业经营更规范,创新园、尚特梅斯庄园、马家底、王上村都焕发出新活力……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无黑无恶”的创建让杨凌示范区提档升级,借力啃下硬骨头,趁风迈向高质量发展,从预防着手,以体系落地,一系列组合拳的打法,也贡献出了新“杨凌方案”。(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 208坊郭魂强 桑晔 心怡)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