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推动新时代各项工作取得新气象新作为,唯有靠实干。我们强调真抓实干,不仅是对我们党优良品格的发扬和继承,更是对人民期待的回应。无论在任何时代,处于任何环境中,这种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都将不断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善作善成,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邓小平同志这句发人深省的论述,已被实践一再证明其具有穿透历史的思想伟力。从改革开放40余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到创造全球减贫事业的奇迹,从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影响到北斗系统完成布局……哪一项不是实干精神的生动写照,哪一项不是亿万人民胼手胝足干出来的。共产党人最讲实干,这种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在革命建设时期,在改革实践中,始终熠熠生辉。就如同我们始终记得援藏干部孔繁森把生命献给那片圣洁的土地;我们至今对谷文昌在东山把“神仙都难治”的风沙治住了;我们也津津乐道于黄大发带领贵州平正仡佬族乡群众30余年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这些党的优秀干部,正是把责任扛在肩上,脚踏实地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让人们记住了他们,历史记住了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干定义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强调实干,一再呼唤担当精神?因为当今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风险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方面面必须得靠实干。实干与担当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不去实干,再宏伟的目标都是空中楼阁,再精细的蓝图都是纸上谈兵;没有担当,遇到问题畏难胆怯、绕道逃避,再美好的蓝图终会沦为泡影。干与不干,高下立判。
追赶超越中的陕西,面临着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也存在经济结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创新引领、对外开放、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等薄弱环节。如何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这不仅考察党员干部的实干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层层夯实责任,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客观规律,把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党员、干部能否敢于担当,既取决于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质,也与体制机制的引导、约束、激励有很大关系。应切实贯彻好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攻坚克难闯关最前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政治过硬、纪律严明、本领高强的干部,完善体现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干部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做好干部关爱鼓励工作,营造干事创业、担当尽责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是实干者的时代,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