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铁角城村:行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双赢”之策

2020年07月20日14:29  
 

说起白于山区,好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穷,这里干旱少雨,严重缺水,

不仅“穷名远播”,更是曾被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近日,“行走白于山区”脱贫攻坚媒体采风行深入定边县白于山区,看白于山区人民是如何脱贫攻坚。

第一站,便是定边县最远的乡镇之一张崾先镇铁角城村,该村

距县城115公里,种植方式仍以畜力手工为主,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农村经济模式。自脱贫攻坚以来,定边县林业局把生态扶贫与该村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统筹安排,积极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使该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促进了贫困户增收,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双赢”

每天清晨4点多,铁角城村的护林员康会元便起来喂羊、喂鸡,收拾好家中农活,随后骑着摩托车开始巡山,这是康会元做护林员的第四个年头,康会元负责的林地足有5000亩。

今年52岁的康会元原先是贫困户,几年前,当地政府为了帮助康会元这类贫困户脱贫,先后多次在该村聘用护林员。如今,铁角城村7个护林员人均年工资10000元左右,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已经累计向该村贫困人口护林员发放工资20多万元。

“今年天太旱,种的玉米都干死了。”见到记者,52岁的康会元感慨的说。原以为康会元在为干旱发愁,不料康会元却面露笑容道:“以前要是这么干旱,农民这一年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我们不发愁。”

从当地林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是该地区25年来最干旱的一年,然而康会元却满不在乎的说:“我当护林员一年收入10000元,几个儿子也能打工挣钱,加上每年养羊、种地,以及退耕还林的补助,一年至少4万元的收入,人均起码6000元收入,现在日子比以前要好太多。”

2017年以来,定边县按照中央“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的要求,共聘用生态护林员368人次。截止目前,已向368名生态护林员(家庭人口1533人)发放工资463.55万元,户均受益12596元,生态护林员家庭人均受益3023元。聘用生态护林员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岗位又对森林管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双赢”。

吃 “生态饭” 奔致富路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定边县将退耕还林任务大力向铁角城村倾斜,铁角城村贫困户积极种植,共30多户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19亩,可享受补助190.78万元。

62岁的,康建廷就是此次退耕还林的受益者,在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康建廷共退耕还林90亩,五年间,共收到退耕还林补助16万余元,每年仅退耕还林的补助便可达到3万多元。除此之外,康建廷更是将9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山杏和山桃,目前,山杏和山桃树也逐渐长大,即将成为康建廷一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自脱贫攻坚以来,定边县以“生态效益补偿”、“护林员就地转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培育增收”三项生态脱贫措施为铁角城村群众带来来自林业方面的收入700多万元,为该村贫困户带来来自林业方面的收入260多万元。通过不断推进生态脱贫措施,该村群众真正吃上了“生态饭”,生态扶贫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当地供稿 常瑞)

(责编:孙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