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干了一件事”,他用工匠精神铸造“国之重器”

——记“三秦工匠”、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五分厂高级技师朱力

2020年07月09日10:08  
 

 

“三秦工匠”朱力工作照

“三秦工匠”朱力工作照

“自2013年朱力创新工作室设立以来,已梳理出118项影响公司科研生产的瓶颈问题,并进行工艺攻关,重点攻克了薄壁、深孔、异形、超精等80余项工艺难题,创造效益1000万元。”在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五分厂精密零件加工生产线,伴着隆隆的机器声,五分厂党支部书记王华峰自豪地介绍说。

34年来,朱力用“忠诚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扎根数控加工一线,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级、集团公司级军品核心零部件的科研生产加工任务,铸造了一批批“国之重器”。

在攻坚克难中练技能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西安首席技师……,一项项耀眼的荣誉,是对朱力高技能水平的肯定,也是对他在无数次攻坚克难中所付出的最好回报。

在某数控加工设备旁,王华峰拿起一件刚加工出来的薄板零件介绍道,该产品属于国家某重点高新工程项目之一,原来的良品率只有30%。对此,朱力设计了吸盘夹具,并重新编制工艺加工方法,优化切削参数,使良品率提高到了90%以上,一年创效60万元。目前,朱力总结提炼的“朱力高精度薄板复合斜面高效加工操作法”等14项操作法,其中11项获得了陕西省先进操作法。同时他还编制了4本《数控切削参数手册》、6本《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加工仿真实验数据手册》。

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朱力不但练就了“真本领”,也让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在传帮带中显价值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拥有精湛的技艺后,朱力把大部分精力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上。他以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朱力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形成了“一主两翼”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一主”就是以“导师带徒”为主线,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顶层设计;“两翼”就是以攻关项目来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半年胜任,一年熟练,两年优异。”这是朱力培养青年技术工人的终极目标。

朱力在介绍传帮带时说,在实施“导师带徒”计划时,会与青工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同时把技术培训的课堂搬到生产现场或设备旁、搬到每次青工技术比武后的总结反思会上、搬到给徒弟点题压担子搞展示活动上。在高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上,让青工在承担的工艺创新项目中历练、在生产科研难点关键点的突破中历练、在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历练、在各级技能大赛和对外学习交流中历练……,通过一系列“生猛鲜活”的工作举措,在企业营造了师教徒学、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近几年,朱力工作室共完成80余项工艺攻关改善项目,其中公司级项目36项,节约创造价值360余万元。

在“高大威猛”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旁边的宣传栏里,记者看到,朱力工作室已经先后为企业培养了20多名数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其中徒弟李振宇已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徒弟孙军平已是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西安工匠获得者;徒弟郭磊、张彬已是陕西省技术状元、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

在平凡岗位中勇担当

作为一名工匠,朱力同志在数控加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4年。在加工生产和管理工作过程中,他大胆进行工艺创效和技能创新,依托国家级朱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效能作用,将“攻难关、创效益,促改革、重交流,传技艺、育人才”作为工作定位,形成“工艺+技能”协同创新的工作特色,攻克了许多精密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由朱力主持的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达到180余项,通过改良工艺增效约1000余万元。

“一件事干了34年,34年干了一件事。”朱力说,“我在34年来就干了数控加工这一件事,一心就是想着把铁疙瘩变成各式各样的零部件,看到自己亲手制造的合格产品,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平凡岗位再显风流”,用工匠精神铸造“国之重器”,朱力将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在新的征程上继续书写新的华章。(图文由陕西兵器工业工会提供  阎瑞先 朱晓明)

(责编:邓楠、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