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推力现代农业显“特色”

2020年06月30日15:06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人民网6月30日电(麦文雄、孙挺)进入6月,在代表着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对“未来农业”畅想的设施大棚和实验田里,种类丰富的农作物长势喜人。

职业农民们正在通过手机远程操控,随时为农作物提供着最优生长环境,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内现代农业正在蓄势待发。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杨凌示范区,通过参观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合作中心等地,深入了解当地通过科技引领智慧园区建设、推进自贸区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情况。

打造特色 现代科技助力农民致富增收

在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揉谷镇的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揉谷镇陵湾村村民王中来已经实现了从一个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2014年陕西省第二批认定的高级新型职业农民王中来正在通过新技术让传统的农业变得不一样。

“现在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农民种地理念的变革。农民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科技和理念的变革让农民更有收获。”近年来,王中来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技术优势,正在通过技术引进再推广,推动农业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2009年,在外务工多年的王中来返乡创业。2010年,他联合5户农民,成立了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不懂技术,创业初期,王中来的合作社连年亏损。面对困难,他没有放弃,分析原因之后,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虚心请教,潜心研究农业新技术。

2013年至今,中来合作社开展科技培训400多场次,实训职业农民和技术人员累计6000人次。2016年,王中来与杨凌其他四家合作社联手,组建联合社,创建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他们携手发展,喊出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雄壮口号。

如今,王中来的农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 “联农户、抓生产、促销售、闯市场”的发展模式,先后为10个省25个地市50个县(区)及农村约35000多名农业科技干部、群众举行无偿技术讲解、讲座、培训、指导等约350多场次,带动农户约2350多户。用实际行动实现了 “把教授实验室搬到百姓餐桌”的巨大转变,让杨凌的示范效益得到了较大的发挥。

最近,王鑫宇正在给大棚的土地倒茬,让土地休耕之后准备秋季再种一棚西红柿。王鑫宇是杨陵区大寨街道办西小寨村的农民,也是一位大棚蔬菜种植户。从2009年作务大棚蔬菜开始,王鑫宇和妻子张金霞就在作务蔬菜大棚这条自食其力的致富路上,摸爬滚打,历经酸甜苦辣,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作务经,也走出了一条职业农民依靠双手勤劳致富、依靠科技科学管护的路子。

在王鑫宇等职业农民带动下村里又不少村民也跟着建起了现代化温室大棚,往日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农民们如今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收入翻番。

“通过大棚的种植,收入是以前种粮食的好几倍,借助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农业变得更有科技含量了,农民的收入也更高了,村里的部分村民依靠现代农业盖好了房子、买上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王鑫宇告诉记者。

拥抱科技 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杨凌示范区揉谷镇白龙村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里,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培育的西红柿、西瓜作物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先进技术的引用让这里的农民种地时尚气更足了,效益也更明显了。

郭娟茹是这个农业创新园区的负责人,通过现代技术管理者传统的种植作物,产量翻了一番,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了各类先进技术的支持,郭娟茹这个农业园区负责人当的颇有感觉。

“将作物种在袋装基质营养枕里培养,不仅可以与设施棚上方的滴灌设备结合营养枕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改善传统的土地种植作物收获三到四茬后土地肥质、作物口感和果型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预防病虫害。”大棚里郭娟茹谈起种植颇有心得。

郭娟茹向记者介绍创新园采用的袋装基质营养枕技术

郭娟茹告诉记者,创新园利用杨凌示范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力量,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攻关等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同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优质绿色的农产品迈入高端市场,也助力了示范区精致农业向长足发展。

据了解,创新园现代设施棚的果实收获后经过包装作为水果礼盒产品向陕西及周边的企业出售,一年至少能为农民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

同时,为了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杨凌示范区制定出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标杆,高标准建成智慧农业谷。提升园区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对老旧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设施改造提升,制定支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区内猕猴桃、葡萄等大田特色果蔬进行智能化设施建设。

创新园的智能设施大棚里种植的水果已经成熟落果

《意见》通过全面推行以水肥一体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3+2”技术,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切实加强杨凌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制定、标准认证、标准执行、标准运营制度体系建设,用标准体系支撑杨凌农科品牌,用杨凌农科品牌倒逼标准化建设。此外,示范区将积极探索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规划建设1-2个集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数字化等为一体的未来农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区建成以来,凸显了现代农业科技含量的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被园区聘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全过程指导给农民,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同时,园区的农业产业也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利用积累开始辐射推广,目前已在陕西省内的杨凌、西安、咸阳、延安、汉中和甘肃等地市产生辐射推广效应,实现间接效益3亿多元。”郭娟茹表示。

深化交流合作 让杨凌的技术走出去

无土栽培馆、梦幻花卉馆、现代农业创意馆……徜徉于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随意走进一座智能温室眼前都是一片的景象。馆内布置的展柜上摆放着小型花卉植物争相斗艳,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元素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们对外展示杨凌农业特色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创新园我们将把杨凌农业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由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露地三大功能展示区组成 。园区内采用的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的植物不仅用于展示国内外农业及其相关学科高新科技和创意农业的新成果、新技术等内容。

创新园梦幻花卉馆内使用智能喷灌技术培育的绿植

“虽然全球目前仍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步履并未因此暂停。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农业科技版图上的重要力量,杨凌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处于领先地位。”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发展局局长马江涛表示,截止7月,杨凌示范区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与40多个国家开展了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与2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签订了农业方面的协议。累计为丝路沿线国家培养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400多名,培训涉及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节水灌溉等11个领域,为世界农业注入“杨凌基因”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杨凌示范区正在依托双区(示范区+自贸片区)叠加优势,全面释放165项改革创新政策红利,让企业走出国门,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杨凌已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关系,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项。美国嘉吉、葡萄牙阿莫林、荷兰林德森、德国萨诺、法国CBE、瑞士先正达等一大批外资企业纷纷进驻杨凌。

经过22年创新发展,杨凌示范区已经发展成为科技创新驱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农科新城”。目前,示范区正在大力实施“三区三高地”各项任务,加速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和“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中心建设,为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世界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据了解,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以“一基地多平台、一中心多园区、一院多所”的建设思路,制定创建办法、创建标准,建设20多个特色鲜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启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继续开展职业农民走出去培训项目,力争年培训60人次以上。

同时,杨凌还将实施“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体制扩面行动”,全力办好农高会等特色展会,高水平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圆桌会议、现代农业高端论坛等全国性种业展会,争取国际性会议在杨凌举办,让杨凌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行稳致远。

(责编:邹星、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