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艾永华)随着关中地区西北部小麦收获逐渐接近尾声,我省三夏基本结束。经过专家会商,今年小麦单产和总产预计较上年分别增产8.74%、8.5%,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开春以来,各地集中开展“一管三控”行动,强化田间管理,推动促弱控旺,小麦成穗率高于去年;积极组织开展小麦条锈病早春应急防治和中后期普防,有效控制了危害损失。截至6月21日,全省已收夏粮1586.88万亩,占应收95.9%,其中已收小麦1378.58万亩,占应收95.3%。据农情调度和专家会商,今年夏粮增产趋势明显,全省夏粮种植面积1655万亩,预计单产273.65公斤、总产452.89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7.85%、7.75%。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46.29万亩,预计单产286.73公斤、总产414.69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8.74%、8.5%。
从5月下旬起,我省夏收工作陆续展开,在小麦收割紧锣密鼓的同时,夏播工作顺利推进。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省全面实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同时,积极指导各市县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种足种好秋粮。截至6月21日,全省夏播粮食1052.08万亩,占预播98%,其中已播夏玉米805.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102%。
据悉,今年我省玉米增密度面积达到了300万亩以上,加上近期的连续降雨墒情较好,十分有利于刚刚播种的夏玉米出苗。当前,全省春播作物整体出苗整齐,苗情长势良好,秋粮基础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