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两硬科技企业 携手创新助力中国航天梦想

2020年06月16日09:07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任务圆满成功。此次载人飞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创新技术验证,其中世界首个基于金属3D打印技术制造的立方星部署器COSPOD-3D尤其引人关注。

“星众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是去年入驻高新区的,负责此次飞行任务立方星部署器的设计,高新区内企业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以金属3D打印技术完成部署器的制造。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实力可见一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星众空间西安分公司总经理薛国粮说。

强强联手 在太空展示高新区硬科技实力

据薛国粮介绍,此次试验是由“胖五”家族新成员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5月5日18时,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5月8日,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立方星部署器是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以10cm×10cm×10cm为一个基本单元,称为 “1U”,作用是携带着立卫星,到达指定轨道后进行释放。此次搭载发射的是一个3U的部署器。由于空间环境非常恶劣,对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与铂力特合作,采取金属3D打印技术,更能满足上述环境要求。”薛国粮说。

在太空中精准完成释放卫星的动作,部署器的组装精度要非常高,以传统加工方法来加工零部件,不仅周期长,而且装配难度大。相比之下,3D打印技术在机械性能、制造效率、制造精度、结构复杂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从国际航天发展的趋势上来看,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俄罗斯航天局(RKA)在内的许多国家航天局都在探索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而我国在卫星结构、卫星推进系统等方面已经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

星众空间在设计部署器时,将传统卫星结构设计方法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提高结构强度、重量为传统方法的一半、总体部件数量减少到6个,整机一阶振型明显改善的良好效果。更轻、更大的部署器,既可满足国际标准3U立方星的发射与部署,还可以满足部分增大版3U立方星的应用;同时还具有多星部署接口,实现一箭百星的部署能力;更安全与易用,分离过程无火工品与多余分离物,分离冲击小、精度高;使用更方便,使用记忆合金解锁,在地面可以方便地进行开门实验;接口简单、可靠性提高。

薛国粮说,经搭载验证,星众系列立方星部署器的功能、结构强度与适用性都得到了验证。应用3D打印技术,不仅降低了航天任务成本,同时提升了航天器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为今后航天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可能性。而这枚部署器的设计制造都是由高新区内企业完成,充分展示出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实力。

迎难而上 紧抓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机遇

近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火箭研发、卫星制造、数据应用等商业航天领域,推动了商业航天在中国的蓬勃起步,航天的科学、技术、成果也正在与更多传统行业结合,从而大大地拓展了航天的商业市场。

“其实,目前来看,商业航天仍然是投入期,收益并不高。但相信随着市场逐步的规范与扩大,会相应出现分化,领军企业的出现是必然的。就要拼技术、拼资金、拼服务。”在谈到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时,薛国粮道出行业的现状。

“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商业航天公司,主要开展卫星平台及部组件研制、卫星发射服务和卫星数据应用等业务。”薛国粮这样总结公司的定位与服务。

我们的目标是“国际一流的微纳卫星创新技术研制和发射服务提供商”,薛国粮对公司的发展目标信心十足,“卫星服务虽然看上去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卫星服务在城市建设、道路优化、污染观测、物联网、通讯等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随着商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化合作的日益深入,中国的商业航天迟早会有爆发式增长,星众空间也将以自己的实力,奋力争取占据应有的位置,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扎根沃土 优质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做航天一定要认真。”薛国粮将多年从事航天工程的经验概括为一句话。严谨认真的作风贯穿于星众空间的各个方面,所以,当公司寻找办公场所时,他也是在反复筛选与对比之后,最终选择了嘉会坊。

“创新大厦、海归楼等地方,我都去看了,我们的办公场所需要一个万级洁净室,综合各个方面的要求,最终我们选择了现在这个地方。”薛国粮对嘉会坊的环境非常满意,“这里创新气氛浓,我们做设计的,也不能总是坐着搞科研,也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另外,嘉会坊的科技创新活动非常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

此外,高新区对于初创企业的各项政策与相关的培训也是吸引薛国粮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园的服务非常到位,会给我们及时推送相关的政策,对于项目申报也是全流程的辅导,让我们省了很多时间。”薛国粮表示,他要多参与培训,积极与区内企业进行互动,发现更多创新机遇。

“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更大业绩,迈上新的台阶。这让我们创新发展的动力更足,我们会在高新区扎根下去,为高新区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薛国粮坚定地说。(王晴垣 孙挺)

(责编:李志强、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