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航:创新实践 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2020年06月16日09:42  
 

提到航空发动机,你会想到什么?是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还是深蓝夜色中自由翱翔的银翼?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它不仅关系到一架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以及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有一家企业的核心技术团队,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者……

2006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张定华教授科研团队研究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高效精密数字化冷工艺制造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后入选教育部2006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自此,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张定华及其团队作为“开拓者”,在长达30年的研究生涯里,始终秉承着一种“金刚钻”精神,即使百转千折,却也初心不改,一路奔涌而来,创造了历史,成就了自我。

导师指引,坚定前行道路

“进入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在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张定华一边细心查看和指导工人操作,一边娓娓道来。

1958年出生于四川新都的张定华,在进入大学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与飞机制造相关的工作。“高考这件事,我必须得感谢我母亲!”回忆往昔,张定华不禁感慨:“当时我对高考没什么信心,甚至打算放弃,母亲鼓励我说,一个准考证5毛钱,你就当花个5毛钱去长长见识。”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张定华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没曾想被西北工业大学的飞机工艺专业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连西工大在哪儿都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学的是飞机工艺专业。”张定华回忆道,“飞机,在我那个时候看起来是很神秘的。”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让人措手不及。张定华自此便扎根陕西,开始了与飞机的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张定华顺利考上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师从我国航空宇航制造学科奠基人之一的杨彭基教授。“杨老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张定华说,杨彭基教授是带领他进入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引路人。

“我永远记得老师的话,做科研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做研究时一定要提高学术水平,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定华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是国家培养了我,我就是想为国家做点事儿。”就这样,凭借航空报国、激情进取的胆略和智慧,张定华及其团队成员沿着杨彭基教授的足迹,向着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

齐心协力,攻克核心技术

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是我国航空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强大的航空,就没有强大的国防,这是张定华及其团队成员的共识。

但是,科研攻关本身就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前进的道路究竟该怎样走?为了“工业之花”,为了“皇冠上的明珠”,张定华和团队不畏严寒酷暑,呕心沥血,顶着重重压力,终于成功跨过了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991年,张定华带领队员们与有关厂所合作,开始研究精铸空心涡轮叶片制造问题;1996年,张定华赴美留学,寻找解决涡轮叶片精确控形问题的办法,回国后带领团队攻克中推发动机涡轮叶片技术难关;1997年,九五国防重大背景项目的两项关键技术——空心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整体叶盘制造技术又摆在了中国航空人的面前。

“到底敢不敢接这两项关键技术?”张定华和团队成员有些犹豫。

经过缜密思考,他们最终达成共识,要敢为人先,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这两项综合性很强的高尖技术,张定华和团队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全力以赴投入研发工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冲破重重难关,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

靠着这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儿,他们最终抢占了航空发动机制造关键技术的制高点。

薪火相传,打磨“金刚钻”精神

强将手下无弱兵。正如同杨彭基教授对张定华的谆谆教诲,张定华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

这一点,作为张定华团队核心成员的田荣鑫深有感触。提起和老师在科研路上“打怪升级”的多年经历,田荣鑫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很荣幸能够在张老师的团队里学习。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科研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使我受用一生。”

张定华乐观向上,严谨踏实,对科研无限热爱的态度和专注力,一直影响着田荣鑫,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让他受益匪浅,也为他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2004年的夏天,正值某500型涡扇发动机任务攻关的关键时刻,田荣鑫与团队的同事们为赶时间节点三班倒,常常与工人师傅一起吃住在车间,不知白天黑夜。最终田荣鑫病倒了,但他依然坚持到底,直至研制任务顺利完成。“绝不能放弃,这正是我航空报国最好的机会。”这是他当时的第一念头。苦吗?累吗?似乎并没有,再回忆起那段炎夏的时光,田荣鑫的心中只有开心和满足。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田荣鑫说。

作为科技工作者,张定华沉得下心境,耐得下寂寞,三十年如一日在科研道路上勤勤恳恳。他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感染了自己的学生,他们像田荣鑫一样,一头扎进科研的海洋。在张定华的带领下,这个团队一次次取得了航空发动机关键件研制的突破。

“你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把它叫‘金刚钻’精神。”张定华说。

落户秦汉,迎接更高挑战

在和团队成员成功拿下核心技术后,张定华开始考虑下一个重大课题。

“论文不能只留在书架上,想要让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就要让技术离开纸张,走向市场!”张定华说。

2013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和张定华科研团队共同发起的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三航”)成立,致力于突破国内、国际航空航天航海领域重大动力装备发展战略需求中的整体构件研制和批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我国三航动力装备制造领域复杂整体构件加工技术的发展,同时涉足新技术孵化、工程技术专业化服务、小批量精密数控加工试制等领域。

公司成立之初,生产车间的场地是租赁别人的厂房,处于稳步上升期的“西安三航”,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产场地问题。

“前期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确定了在秦汉新城建立生产基地。秦汉新城坐落渭河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到机场20分钟,高铁站15分钟,离学校半个小时左右,非常方便!”

除了便利交通,秦汉新城的“科技兴城”理念和“西安三航”的发展战略也不谋而合。很快,生产基地一期建起来了,场地问题得到了解决,二期生产基地也在紧密锣鼓推进,一系列优惠政策让“西安三航”看到了秦汉新城对于引进高科技企业的态度和决心。

“公司成立时,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的科研实力和优秀人才的加盟,逐步站稳了脚跟,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赢得了市场口碑。”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田荣鑫如是说,“落户秦汉新城后,公司得到了更加稳步的发展,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有能力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稳定的施展才华的平台,让科技成果更加快速高效地转化为产品,为新城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如今的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汇聚了一大批科研人才,他们靠技术创新,他们以科技报国。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这个团队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迎接更高的挑战。(当地供稿 秦汉新城)

(责编:李志强、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