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非遗匠心暖全城

2020年06月14日16: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构成和源远流长

作为世界非遗重点区域和著名城市,截至目前,西安市非遗项目列入市级名录 192项、列入省级名录 101 项、列入国家级名录 10 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1项、命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33 名、入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55 人、入选国家级传承人名录 9 名。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一颗工匠之心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这些承载着生活信息,与文化内涵的传统技艺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西安人内心里温暖的符号。

近年来,西安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大力实施秦腔振兴、西安鼓乐传承发展等工程,并探索出非遗保护新途径、新模式。

6月13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西安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匠心暖全城”活动在西安高新区举行。

 

在高新区嘉会坊——西安创业咖啡街区会场里,随着西安集贤鼓乐社的西安鼓乐表演,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及发展成就展示,更加唱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

传承是为了文化延续,创新是为了持续发扬

非遗传承发展需要创造力和工匠精神。“非遗匠心暖全城”主题活动的举办,更加突出工匠精神在非遗传承保护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保护遗产、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服务社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蓝田神仙粉、北池头冰霜甜豆花等非遗美食,随着《2020版西安非遗美食手绘地图》现场发布而进入众人视野。穿越岁月的工艺和匠心,汇集成一份份晶莹和美味。

《2020版西安非遗美食手绘地图》,针对所遴选出的西安区域具有代表性的18个项目进行介绍、展示与定位,并通过手绘方式呈现非遗美食制作技艺与匠心传承的工、道、序,这些项目的公布将为广大国内外游客了解与探秘西安非遗美食提供“寻宝秘籍”。

擦亮文化瑰宝,讲述非遗故事,人人都做非遗保护的参与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基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触手可及。

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传承也是发扬的必须

 

在非遗传承保护中,传承人的言传身教更显关键,也是千百年渊源永继的核心。在“非遗匠心暖全城”活动中,眉户曲子、陈氏太极拳、唐三彩烧制技艺、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四个非遗项目进行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收徒仪式。

15个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约式体验点获得授牌,同时向社会公布项目地点及预约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本次授牌活动是非遗资源向西安市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势必将推动这些非遗传习基地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扩容、文化价值传播,并为这些体验点市场化运营提供旅行人群导流。

西安高新区“非遗校园传承工程 ”项目也同时启动,“一校一品一传承、数字非遗进课堂、素质教育融非遗、校园匠心在高新”等项目全面展开。这些项目将通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提升、课程体系开发等子工程与非遗资源进行融合创新,这在省内尚属首次。

 

在主会场文化交流活动中,非遗抗疫作品获奖名单揭晓。现场设置的《非遗战“疫”公益作品展》专区,集中展示了今年疫情来袭后,西安市非遗传承人围绕“战疫”主题创作的非遗文化作品,全面展示了非遗在疫情防控与文旅融合方面的成果。

 

因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整场活动采用“线上直播与云摄影+线下展示与互动体验”的复合传播形式,全程在多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这进一步构建非遗立体保护格局,也采用创新方式引导线上观众广泛参与体验,让传统文化在“云上”焕发出生机,为市民和外地关注者带来一场缤纷多彩的非遗盛宴。

用文化吸引游客打好非遗牌,已经成为近年来西安市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的一个缩影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西安文化和旅游行业受到冲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非遗匠心暖全城”活动本着传承非遗文化、传递温暖匠心的初心,从非遗技艺中寻找文化和匠心起源,打响西安非遗这张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为西安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的亮点,精准推动疫情后西安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与创新。

“非遗匠心暖全城”活动是一次连接非遗资源与现代文明的实践,并推动西安非遗资源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践过程中与城市品牌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校园素质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内容与场景融合创新。(王晴垣 孙挺)

(责编:李志强、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