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去“阅读”(解码线上风潮)

——有声阅读行业微观察

记者 张鹏禹

2020年06月12日06: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用耳朵去“阅读”(解码线上风潮)

如今,越来越多人爱上了听书。第1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听书率较上年平均水平分别提高4.3%和8.5%。有声书主播通过发挥声音的想象力,让听众充分感受到书籍自身价值之外的演播艺术价值。

这悦心更悦耳的“阅读”体验从何而来?哪些有声书最受欢迎?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从文字到声音 形式出新出彩

一本有声书从无到有需要经历版权引进、音频生产、策划运营、渠道分发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被用户收听到。由于版权、制作、编辑、运营等方面的成本较高,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推出有声版本。据了解,原创网络文学、热门影视文学和经典作品是目前有声书中最受欢迎的门类。

“一般而言,原创网文中的玄幻奇幻、都市传说、穿越架空题材热度较高,比如《斗罗大陆》《傲世九重天》等。《白鹿原》《孤城闭》《庆余年》等热门影视作品的原著也较受欢迎。儿童有声书的头部资源市场反响也不错。”懒人听书创始人宋斌说。

制作有声书首先需要进行版权洽谈。和电子书、纸质书版权一样,有声书版权也是单独授予的。单本有声书的权利也有不同,可以分为“单人演播”“男女双播”“多人演播”“有声剧改编”等多种。

“版权方通常授予的有声权利是‘单人演播’,不能改动文本,所以,市面上的有声书大多由一个主播演绎,按照原文朗读。‘单人演播’以外的权利,需要版权方重新授予,每追加一种新的权利,都需要出版社承担相应的版权成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凌云介绍说。

如果没有得到改编授权,主播可发挥的余地是不是就比较小呢?

“有声书的音频制作,并非从文字到声音的简单转换,主播需要全面了解整个文本,跟演员拿到剧本后,要琢磨人物性格一样。但主播无法像演员一样,通过面部表情去展现人物的状态、心理和情绪,只能通过声音,这就对主播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主播还需要在版权方允许的情况下对一些不适合口语表达的内容进行微调。”懒人听书运营中心生产制作部经理韩霜雪说。

主播的作用在录制外国文学翻译作品方面更为明显。“翻译作品对于国内听众来说有天然的距离,这就需要主播有非常强的演绎能力,把翻译腔本土化。”朱凌云说。

近年来,部分有声阅读平台已经不只满足于简单地把文学作品转化为音频,而是将剧本化改编融入有声书制作,打造有声书“2.0版本”——广播剧。

2019年12月,729声工场参与制作的《三体》广播剧在喜马拉雅上线。制作团队按照标准电视剧制作模式,进行人设解析、结构拆解、制定分集详纲等,并调动几十位配音演员参与配音,为广播剧专门制作的音效更比一般广播剧多出数倍,使《三体》广播剧成为一个“声音大片”,播放量超2400万。

听见文学经典 传递人文之声

2019年,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有声书领域,推出的第一本有声书是阅读难度很高的文学经典——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在喜马拉雅上线第一天,播放量就突破了10万,各平台累计收听量近千万。这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原来经典也可以用耳朵听。

在运营上获得成功的有声书,一方面缘于经典本身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也与有声产品的精耕细作分不开。

新经典创新实验室音频出版主编刘恩凡说:“在《百年孤独》有声书的制作过程中,策划编辑提前准备了两万字的人物小传,帮助主播捋清书中7代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制作编辑在录制过程中,时不时和主播一起停下来分析情节、查阅资料,并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制作标记,以便后期用音效和音乐为作品增色。作品上线后,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 帮助听众消除对名著的畏难情绪。”

无独有偶,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230种有声书中,最受欢迎的也是一部经典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在各平台的累计收听量超300万。《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乱世佳人》《老人与海》等经典也广受欢迎。

朱凌云介绍说:“由于译介早,不少外国文学经典已经融入几代国人的阅读史,今天的读者更能以听书的全新形式走近经典。我们也积极推动当代外国文学的有声化,比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和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

目前各大有声书阅读平台上,文学经典已然成为热门。在喜马拉雅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累计收听量达1.33亿,《人生》达830万,《围城》《张爱玲全集有声剧》等都是收听热门。

“经典成为数字开发的香饽饽,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们能做的是,让它们实现无损耗的产品形态转化,挖掘内容价值、放大传播价值,毫无障碍地抵达受众。”刘恩凡说。

助力全民阅读 市场前景可期

有声书的特点,是人们可以在不打扰手头工作,或不便用眼、用手的生活场景下,满足阅读需要。不论是开车、吃饭,还是带娃、排队,抑或眼睛疲劳时,只要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听书。由于具备全场景优势,有声阅读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喜马拉雅在全国设立了超过5000处有声图书馆,人们可以在广场、公园、地铁等20多个场景中随时随地免费听书。懒人听书发起“书舟计划”,通过图书捐赠、建立书舟阅听馆、成立品牌公益联盟等形式,致力于为山区学子、乡村教师、边防战士、视障人群提供优质阅读服务。

“我们专门为特定人群打造了有声图书馆,如深圳的老年人听书空间、大连的残疾人有声图书馆、哈尔滨的盲人有声图书馆等。对于视障群体来说,有声书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的新世界,弥补了他们无法用双眼获取新知的遗憾。”喜马拉雅副总裁孙鹏说。

2019年底,《泰晤士报》曾报道:全球有声书市场2020年将增长25%,达到近40亿英镑(约合363亿元人民币),销量有望超过电子书,有声阅读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把有声书理解为出版的第三赛道。第一赛道是纸质书,第二赛道是电子书。它们适合不同阅读场景,是优质内容在不同渠道的变现路径。有声阅读将会成为阅读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刘恩凡说。

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正朝着融合出版的方向发力。

朱凌云说:“从一本纸书的选题策划开始,我们就会全盘考量,把电子书、有声书的版权洽谈纳入选题范围。”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认为,听书等数字业务,以增加纸本书价值为主,“把有声书作为纸本书的形式补充,可以增加附加价值,促进纸本书销售。”

通过探索文本和声音的融合表达,有声书实现了对书籍价值的再挖掘,这种阅读新方式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欢迎,成为传播文化的新力量。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