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博物院“南苑”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2020年06月08日16:37  
 

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国,著就了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在渭河北岸、五陵原下耸立起一座豪放古拙的建筑群,随着南区环境景观工程竣工验收,大气恢弘的秦咸阳博物院离我们更近了……

依据《陕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实施细则》及相关建设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要求,6月4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秦咸阳博物院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邀请秦汉新城财政局、集团公司成本合约部等相关部门,召开了秦咸阳博物院项目Ⅱ标段南区竣工验收会。

在听取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情况汇报后,4个专业质量验收组现场查看了工程实体质量,调阅工程管理技术档案资料,并对主要系统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全面核查,各专业质量验收组形成了验收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和客观公正的评议,验收领导小组一致评定验收程序依法合规,工程质量满足现行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质量合格,观感质量好,同意秦咸阳博物院项目Ⅱ标段南区通过竣工验收。

秦咸阳博物院是秦汉新城重点文旅项目大秦文明园3个组成板块的中间板块,位于泾渭大道以东、秦宫一路以西、兰池三路以北、兰池四路以南,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58.9亩。本次竣工验收的是项目南区的围墙、园内道路、广场、停车场、半圆广场等景观工程和综合管沟、假山水景、园林绿化及消防、给排水、热力管网、旱喷水雾、绿化喷灌、景观照明、强弱电等安装工程。

秦咸阳博物院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借鉴秦咸阳宫建筑群规划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建筑结合,北斗七星总体布局象征着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不对称布局的自由气息,风格豪放古拙、刚健质朴。

秦咸阳博物院园林景观设计借鉴秦汉园林文化设计理念,水景仙岛、景观瀑布、旱喷水雾、景观树林坡地、广场道路等与7座单体建筑自然围合形成庭院空间,是对中国“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和而不同”的园林观、“和谐社会”的创作观的继承发扬,开创了中国园林景观绿化的新格局。

“南苑”竣工验收正式通过,标志着博物院南区环境景观工程全面建成,为下一步7座主体建筑竣工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秦咸阳博物院按期对外开放提供了必要保障,渭水之阳、五陵原下,一座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博物馆即将与世人见面。

建筑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城市记忆,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秦汉新城作为一座蕴含诸多历史故事的文化之城,商鞅在此变法改革、秦国据此统一六国,随着秦咸阳博物院即将建成投用,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将在这里实现和谐统一。

高台榭、美宫室

高台建筑起源很早,殷商鹿台、周之灵台,从战国至秦汉,筑台之风盛极一时。秦咸阳博物院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将陈列区设于一层高台之内,旅游服务等公共活动区设于高台上的“殿堂”之中,不仅满足了博物院不同功能的使用需要,也使博物院外观呈现出秦汉宫殿“高台榭、美宫室”的高台建筑造型特征。

秦时,高台楼阁之间的复道(架空廊道)是为了建筑之间交通便利而设。组成秦咸阳博物院的7座单体,通过不同标高的复道相连,复道采用透明玻璃幕墙,让行走其间的游客感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在博物馆南面有一处景观水体,象征“天汉”——银河,景观水体采用旱喷水雾形式,营造如梦如幻的仙境效果,让游客仿佛置身九天云霄。博物馆主入口设横桥,长长的“横桥”,从入口广场飞跨“银河”,直通建筑的二层平台,平台前是从“天”而下的水幕,横桥由低而高、近宽远窄,将建筑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此入口在应和“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同时,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个超乎寻常、气势恢弘的入口空间。

秦都咸阳由商鞅主持营建,冀阙和宫殿是咸阳营建初期的主要建筑,宫室之阙,两两相对,高大巍峨,有标表门限、颁布法令等作用。在秦咸阳博物院入口,标志建筑双阙与博物馆主体遥遥相对,它们共同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故事。

宫苑结合

苑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早期形式,秦时宫苑结合,著名的已有上林苑、杜南苑、东苑、白水苑和息园五座皇家苑囿。秦咸阳博物院结合地形,在博物馆建筑周边作“苑囿”景园设计,馆与园结合,建筑与环境结合。其间,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各色花卉竞相绽放,为游客营造出宁静优美的自然休闲环境。(当地供稿 秦汉新城)

(责编:李志强、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