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臭水沟”到幸福河的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赵杨博

2020年06月04日08:29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由“臭水沟”到幸福河的华丽转身

西安幸福河生态公园河面水光潋滟。 本报记者 赵晨摄

6月初的西安幸福河生态公园,河面水光潋滟,岸堤杨柳依依,野鸭、鸳鸯在随风摇曳的芦苇丛中纵情嬉戏。曲径通幽的岸边步道上,贠清军步伐轻盈得像掠过水面的燕子。这条路,他每天都要走上一遍,9时来,11时再返回,1万步的路程早已成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贠清军是幸福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当入园的市民和游客尽享“温柔水乡”时,他的目光却像锐利的鹰眼,扫视着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绿化、安保等工作人员是否到位,杂草、死树有没有清理,地面石材有没有松动,水面是否有垃圾需要打捞……”贠清军说,“发现了细节问题,一一解决了才能安心。”

6月1日,两个多小时的巡视,细密的汗珠从贠清军的鼻翼渗出,但他乐在其中。在这里工作10多年,他见证了幸福河从人见人怨的臭水沟到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的华丽转身。

“幸福河始建于1958年,原名叫幸福渠,是西安城北一条重要的排洪河道和排污渠道。以前污水直流,垃圾遍布,哪里还有人敢来散步,躲都来不及呢。”今年55岁的柳林村村民宋根生凑上前来,向记者诉说着辛酸往事,“我家世代就住在幸福河边,可笑的是,在这里居住并不幸福,特别是到了夏天,河中散发的刺鼻恶臭,在家里都能闻到。”

由排污渠、排洪渠变成清水河、幸福河,由“渠”到“河”一字之差,谈何容易?

早在2005年,幸福河整治总体规划就已出炉,但由于中游段2.09公里周围居民多、厂矿多动迁难度大等实际困难,改造工程迟迟无法动工,一直搁置。

2017年1月,西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幸福河先后迎来了两任市级河长,治理有了转机。

翻开幸福河治理日志,两任河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2月,河长开始把脉会诊河流整治工作;同年6月,幸福河综合治理及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正式开工;两年多的时间,市级河长围绕幸福河综合治理举行了34次沿河调研、26次专题会、17次现场会……立下“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幸福河”的军令状。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决策、多方协作,精心施工、强化督导,河湖综合整治的“硬骨头”一一被啃下。

2018年12月,以区域截污、河道治理、生态景观、征地拆迁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幸福河综合治理及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全面完成。2019年4月30日,幸福河生态公园与市民见面。

“经过治理后,水变清了,鱼儿多了,连天鹅都在这里安家了。”宋根生感慨地说,“家门口的‘老伙计’竟然变成这般模样,赶上公园招人,我就来打工了,成了这里的一名保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来越多曾经备受恶劣环境煎熬、总想逃离的岸边人,成为守护秀美河景的一员。

最近,以迎十四运会为契机,西安市幸福河提升工程西铜公路至入渭口段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绿化整地、乔木栽植、管坑开挖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该工程兼具城市生态廊道与绿化防护林带等功能,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幸福河是西安“全域治水、碧水兴城”的缩影。补齐民生短板,打造诗意居住空间,西安在还碧水长流、鱼翔浅底、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活环境于市民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我每天都会写日记,详细记录当天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情况,日积月累,也记了有五六本了。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会继续履职尽责,等下一次你们过来,或许我又写完了一本日记哩!”贠清军的豪言壮语与眼前错落有致的美景碰撞、交融,显得格外动人。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