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局部。
一位游客在拍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展示文创产品“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公交卡。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张家祯摄
它出生于汉武盛世,曾见证历史的灿烂辉煌;
它通体鎏金,局部鎏银,精雕细镂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
它的炉盖形似多层山峦,云雾缥缈,再加以金银勾勒,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景。青烟袅袅飘出,缭绕炉体,造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博山”。
它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熏炉是古人用来焚烧香料的用具,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品香、制香,是一种生活美学和哲思。博山炉工艺精美、华丽多姿,是熏炉中最为独特的一支。李白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而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是最精湛的博山炉之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年龄:2000余岁
职称: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西汉
籍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今兴平市)
户籍登记时间:1981年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5月23日,记者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一进第二展厅便看到4个独立柜陈列在大厅中央,在其中的一个柜中,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正笔直矗立,静静等候着游客前来观赏。
从造型上看,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通体鎏金,局部鎏银,熏炉的炉盖看起来有一种重峦叠嶂的感觉,而这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博山的象征。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作为典型的博山炉造型,外观精致独特,整体造型挺拔秀美、高贵典雅。从工艺上看,熏炉既有透雕、浮雕,又有鎏金、鎏银等工艺,线条流畅,颜色层次丰富,工艺高超精湛,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1 西汉熏炉“沉睡”千年风采依旧
1981年5月,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今兴平市)西吴公社豆马大队的社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号召,来到村子以北高干渠旁边的麦田里平整土地。当他们挥舞着铁锹干得热火朝天时,突然“哐啷”一声响,土里露出了一块金黄色的东西。随后,他们连夜跑去茂陵博物馆报告了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考古队进入麦田,专家将泥土挖开,很快就从50厘米深的土里挖出了一匹金灿灿的大号骏马。紧接着,他们挖出了一个深3.2米,面积5.63平方米的方形土坑。经清理,该土坑出土了包括鎏金虎镇、铜提链暖炉等在内的各类器物共236件,震惊考古界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也随之出世。它们造型精美,工艺精巧,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重2.57千克。炉体由炉底、炉柄、炉身分铸铆合而成,共有九条蟠龙装点其间。自下而上观察,炉底透雕两条蟠龙,昂首张口咬住炉柄,龙身满饰鎏金细纹鳞甲;炉柄呈竹节状,分五节,节上巧妙刻画着婀娜的枝杈、迎风摇曳的竹叶。炉柄上端铸有三条形象生动、造型奇妙的蟠龙,形成三角形,将熏炉托起;炉身的下腹部雕刻有蟠龙纹,上腹部浮雕四条龙,张口嘶鸣,侧头回望,在汹涌的波涛中若隐若现。炉身最上端,透雕层峦叠嶂,可以想象,把炉盖揭开放以香料,点燃香料之后,当香烟顺着缝隙袅袅升起,缭绕炉体,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仙境效果便会浮现眼前。
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很难想象,这件熏炉出土之时仍然色彩鲜明,富丽华贵,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贺达炘告诉记者:“亮丽的色彩得益于运用在熏炉之上的鎏金鎏银工艺。具体来说,鎏金鎏银工艺在当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再通过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便能附着在铜器上不易脱落。整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鎏很多遍,每次在铜器表面鎏上一层薄薄的黄金,一层一层小心地鎏上去,在黄金达到一定的厚度时,铜器表面便会呈现出金光闪闪的装饰效果。”
2 千年熏炉造型精巧寓意祥和
通观下来,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整体精美非凡,集多种吉祥图案于一身,尽显皇家气象。
在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上,可以看到最鲜明的装饰元素就是“山”。“山”在我国古代的政治语境中一直是天命、神权的象征,这源于历代帝王于高山之上举行的祭祀仪式。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先后七次祭祀泰山,并五次行封禅之礼,程序纷繁多样的仪式往往要持续数日。由于汉武帝对神仙思想的推崇,使得两汉社会从皇室贵族到黎民百姓均对神仙世界充满了兴趣和向往。
“博山图案是汉人观念中仙山、仙境的生动体现。人们将这种图案元素巧妙地运用在熏炉的造型设计当中,袅袅升腾的青烟仿佛海面上升起的雾气,博山形的熏炉在烟雾的衬托下更显得瑰丽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激发起人们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强烈愿望。”贺达炘说。
除了“山”这个典型意象之外,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上“龙” 的装饰元素也体现出熏炉的皇家背景。整个熏炉上共铸有九条龙,它们位置不同,形态各异,使“龙”这一想象中的动物彰显出非凡的皇家气韵。同时,熏炉上的龙不光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巧妙地成为熏炉构件的一部分,在炉底、炉柄和炉身之间自然过渡衔接,浑然天成,削弱了厚重的炉底和炉身与细长的炉柄之间的强烈对比,使熏炉同时具备了精致纤巧和端庄大气的特质。
值得注意的是,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的炉柄为拟物的竹子形象,共分五节,竹节上还雕刻着精美的竹叶。竹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有着超出其物质本身的丰富内涵,被看作是君子树德修身、立德立志的典范。《诗经·卫风·淇奥》中就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开篇,来比兴君子的品德和才学。汉赋和汉乐府中也不乏以竹咏志的词句。应当说,在汉武帝完成思想统一、宣扬教化的进程中,竹的意象是儒家思想乐于使用的主题。
3 炉身神秘铭文揭开身世之谜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被誉为“国宝级文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2000多年前的工匠们将这件熏炉制作得如此奇巧,令人拍手叫绝,而在汉代,这样华贵高雅的器物绝不可能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它的造型很独特,九条龙,五节竹,“九五”在古代是皇帝之位的代指,难道这件器物真的是皇家之物吗?
贺达炘表示,专家在熏炉的炉口外侧和底座圈足外侧都发现了铭文。其中,“内者未央尚卧”六个字证明了它的身世。“内者”即保管者,“未央”是西汉皇宫未央宫的简称,未央宫则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一座大型宫苑。“尚卧”是宫内官名,负责管理皇帝的寝卧事宜。根据铭文得知,这件熏炉由未央宫负责管理皇帝的寝卧事宜的官员保管。此外,专家从与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同时出土的其他铜器上发现了“阳信家”的铭文字样,故推测熏炉应是汉武帝赐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据史料记载,阳信公主先嫁曹寿,后改嫁夏侯颇,最后与抗击匈奴的一代名将卫青成亲。阳信公主在去世前,要求与卫青合葬,但西汉的制度不允许,只能退而求其次合葬不同穴。最终,卫青和阳信公主都葬在茂陵,两人的墓相距不远。传奇将领和公主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曾经昂首挺立在未央宫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如今静静地伫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它光彩照人,美丽夺目,闪烁着璀璨的岁月流光。即使隔着展柜的玻璃,也能看到熏炉上点缀的金银两色与青铜内质呈现出的不同光泽相映相托,将器物上的图案、铭文衬托得格外高雅瑰丽,吸引着馆内游人纷纷停驻在它的面前,凝望它,欣赏它,赞美它。
岁月流转,熏炉不语,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凝固千年的历史再次复苏和鲜活。2000多年前那香气缭绕的时光虽一去不复返,但人们仍能从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上领略到汉代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记者手记
博山炉:卧看仙崖云海间
王梓萌
站在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前,我在惊叹其精巧工艺的同时,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作为博山炉最具代表的精品之一,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它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传统香文化中,博山炉并不令人陌生。无论是宋代词人晏殊的“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还是温庭筠的“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都与博山炉这类传统熏炉有着密切关联。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是一类造型特殊的熏炉,主要流行于汉晋时期,常见的博山炉多为青铜器或陶器。其实,西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并不稀奇。据史料记载,中国自古就有熏香习俗。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随着熏香习俗传承与流播,熏香文化得以发展,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
博山炉的炉体往往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在工匠们的一番精雕细琢下,小小的熏炉被修饰成一方神秘的天地。当博山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飘出,仿佛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在山麓的云烟缥缈中,山顶的石头似乎也运动起来,变得影影绰绰,不再清晰……环顾炉盖,仙人的形象没有出现,但是祥瑞气氛已流露无遗。此时的博山炉也不再是熏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出的超凡场景——微缩的海上仙山。
两汉时期,社会稳定,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熏炉的风格也逐步趋向统一。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当时燃香原料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演进密切相关。此前,人们通常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直到西汉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开始传入中土,将香料混合而制成的香球或香饼开始出现。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也从侧面反映出西汉文化的蓬勃发展。
由于博山炉设计特别,炉盖更是经过特殊设计而成,因此,它并不像一般的炉,香烟是直接向上,而其出烟孔是利用山势的层层交叠,多开在曲折隐蔽之处,平视时不见其孔隙,熏烟之时烟会环绕在炉盖的周围,之后再袅袅上升,如同身处仙境。而这也形成了赏香的另一种形式:观烟。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作为汉代博山炉当中的经典之作,是多少能工巧匠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精湛的技艺与奇妙的构思制作而成的。据史料记载,汉朝经过西汉初年休养生息的不断积累,终于在汉武帝之时一扫汉朝建立之初积贫积弱的局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发达的社会经济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不仅仅是汉代思想文化艺术的结晶与典范,更是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的中华文明瑰宝。2000多年前的匠人为了制作出这样一件精美的器具呕心沥血、潜心研究,这不正是我们现在苦苦追求的工匠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