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手持终端、红外相机、睡袋、绳索、塑料袋……装备到位、背上背包、朝着远山,迈开稳健的步伐,用双脚和汗水见证秦岭生态越来越美的历程——

一个女护林员的故事

本报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刘坤

2020年05月25日07:57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一个女护林员的故事

许娟娜巡山途中。本报见习记者 刘坤摄

许娟娜巡山途中休息。本报见习记者 刘坤摄

一场雨过后,秦岭的山色格外葱郁。6时,阳光洒在远处山顶的林木上,也照亮了许娟娜的眸子。

GPS手持终端、红外相机、塑料袋、睡袋、绳索……检查装备、背上背包,许娟娜迈着稳健的步伐,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山工作。

巡山路上经过一片胳膊粗的松柏林,枝叶茂盛,树干笔直。许娟娜回忆起往事,神情有些凝重。“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石渣场。”5月20日,许娟娜对记者感慨地说,她和同事们为了这里的如期复绿,奋战了一年多。

8年前,许娟娜来到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在这里,她用双脚和汗水见证了秦岭生态越来越美的历程。

巡山险处逢生

却愈来愈勇

红外相机是一种拍摄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利器,通过红外相机,小王涧保护站拍摄到了野生金丝猴、羚牛、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

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地势复杂,每次为分布在无人区各点位的红外相机做日常维护,对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说,都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

2019年4月的一天,许娟娜和队友去更换无人区红外相机的电池、存储卡。宽大的迷彩背包驼在身上,比许娟娜的半个身子还长。

“更换一个红外相机电池、存储卡,平均得走一天的山路。”在红外相机网格布设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点位序号,山与水将它们连接起来。

山路狭窄陡峭,一会儿是60度的上坡,一会儿又垂直而下。溪流横在前方拦住去路,就得光脚涉水;天气骤变暴雨倾盆,就要迅速找到庇护场所……

经过10多个小时的持续徒步,许娟娜的双脚已经灼痛得像火球。

当行至一处悬崖边上时,许娟娜被路上的石头绊了一下,身体瞬间失去平衡,向悬崖边倒去。

此时,身后的队友王江涛急忙伸手抓住她的胳膊,硬是把她从悬崖边拽了回来。“要是没有他,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真的是险处逢生。

“每发现一个新物种,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证明秦岭生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当把红外相机上收集来的野生动物视频展示在屏幕上时,看着那些可爱的面孔,许娟娜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次经历对许娟娜来说刻骨铭心,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开始增加体能训练和登山攀岩技巧,好在下一次布设红外相机时还能勇往直前。

“保护站人手本来就紧张,我不能拖大家的后腿,队友能干的事情我也可以干好!”许娟娜是小王涧保护站唯一的女护林员,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防火防盗

守住林区底线

“保护秦岭生态,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许娟娜8年来专注做好护林员工作,对秦岭生态保护有自己的判断。

进入林区,防火第一。保护林区生态安全是一条底线。

为了让更多群众认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许娟娜和她的同事们绞尽脑汁。“保护站辖区有300多户群众,要确保每一户都叮嘱到位。”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是山林火灾的高发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挨家挨户做防火宣传已经是常规动作了。

“村民办红白喜事的时候,人们比较集中,这是我们做防火宣传的好时机。”许娟娜还开辟了新的宣传阵地,抓住村民聚集的机会发传单、讲解防火知识。

做好这个工作的另一个秘籍在于与村民交朋友。

“就像和自己的亲戚相处一样,村民过红白喜事,我们也会随上礼金。有了来往,慢慢就有了信任。”许娟娜认为,只有让防火意识深入到每一位村民心中,这份工作才算真正做好了。

守护秦岭生态,本质上要做好“人的工作”。

崖柏在市场上可以卖出不菲的价格。一些不法分子会在夜晚进入林区,盗挖崖柏谋取非法利益。由于地形复杂、山势险要,总会有人铤而走险,甚至失去了生命。

“从群众角度出发,多途径提升村民收入是关键。”许娟娜认为,在“堵”上偷盗的同时,更要疏导。

许娟娜刚到保护站的时候,发现山区的许多特色农产品无人问津,让群众少了一条增收致富路。恰巧有朋友探问林区的特产,许娟娜就牵线搭桥,帮助群众把土蜂蜜等特产卖了出去。

国家脱贫攻坚的力度越来越大,许娟娜和同事们经常给辖区群众举办养殖、种植方面的培训,吸引社会组织捐赠扶贫物资分发到户,他们和村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群众的日子过好了,偷盗木材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许娟娜告诉记者。

用青春守护

秦岭生态

“1月28日,监测地点:白杨林,坐标:E108.165063、N33.837013,发现红腹锦鸡一只……”许娟娜在报表上逐一记录着监测信息。

在抗击疫情期间,许娟娜独自一人坚守在秦岭腹地的小王涧保护站,巡山守护长达35天。

从一个刚出校园的大学生,到可以独当一面的护林员,8年来,许娟娜用青春来守护着秦岭生态安全。

工作中她是女强人,生活中她还是4岁孩子的妈妈。

“现在最牵挂的是女儿,不能在身边陪伴她成长,非常愧疚。”谈起孩子,许娟娜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尽管有艰辛,但她对工作会100%的投入。许娟娜说:“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尊敬的榜样,就是最好的陪伴。”

“和别人比,我做的事情太少了。”许娟娜告诉记者,保护站的同事就像一家人一样,一些老前辈将一生都献给了这里。

站长张亚弟就是许娟娜心中的偶像。

“面对我们这些大学毕业不久的‘青瓜蛋子’,站长教会了我十分实用的护林技能。蹲点怎么蹲,在无人区该怎么保护自己,与当地居民如何相处……”许娟娜动情地说,刚参加工作时,张亚弟与队友侯林洲发现了偷盗林木的不法分子,来不及寻求支援就上前阻止,结果不幸受伤,右侧肋骨凹陷的痕迹至今仍在。

“让秦岭常绿、黑河水常清、野生动物长存,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许娟娜对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用青春护秦岭常绿

马黎 刘坤

走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小王涧保护站辖区,蓝天白云、峰峦叠嶂,鸟语花香、满目苍翠。秦岭生态之美的独特魅力让人身心愉悦、流连忘返。

秦岭生态之美的背后,是许许多多秦岭护绿者默默无闻的坚守与奉献。

8年前,许娟娜刚来到保护站时,条件十分简陋。她住的房间只有一张用砖头支起来的木板床,咯吱咯吱响,窗户是没有玻璃的木窗,顶上还有一个马蜂窝……

凭着热爱和责任,许娟娜从未想过放弃。GPS手持终端、绳索、睡袋是她常用的工具,喜鹊、小松鼠是她最好的朋友。

在保护站,记者还见到了几个与许娟娜年纪相仿的护林员,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学历高、专业对口,工作起来满腔热忱。这些年轻的护林员,已经成为秦岭护绿队伍中最活跃的力量。

在这里,还有许多将青春献身于此的老护林员们。他们从最艰苦的环境中走来,经历过最复杂的情况,经验丰富、信仰坚定。在见证秦岭一步步变绿的同时,岁月也给他们留下了独有的粗犷和坚韧的印记。

用青春护秦岭常绿。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秦岭生态安全,不仅是护林员,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责编:左瑞、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