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摘穷帽拔穷根

——记陕西铜川耀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代子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岳

2020年05月21日16:46  
 

这里土地贫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曾一度达到57%以上,属于深度贫困村;如今,这里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水泥路直通村户,旧貌换了新颜,贫困发生率也降至1.48%。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代子村地处黄土高原南端,连绵起伏的山川像一道道屏障,阻断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路。而今,在烟草人的帮助下,这里的群众迈过坎、跨过沟,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奋进。

作为耀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代子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岳是代子村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

义无反顾驻村

“作为一个城里娃,能在这穷山沟里驻村扶贫,确实不容易。虽然条件艰苦,但李岳工作扎实,认真负责,群众的满意度很高。”照金镇党委副书记肖芳评价道。

2011年大学毕业后,李岳来到耀州区局(分公司)工作。从客户经理到办公室秘书,年轻的李岳立足本职、勤勤恳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7年,当得知单位要组建驻村工作队后,李岳主动提交了申请,请求到代子村驻村扶贫。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没怎么吃过苦,我想趁这次机会磨炼一下自己,积累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对于驻村的初衷,李岳说道。

当时很多人不知道,李岳家里正面临着许多困难。那年年初,李岳的父亲眼疾复发导致视网膜脱落,必须要进行手术,但恰逢扶贫关键时期,李岳在医院陪父亲做完手术后就匆匆赶回了村里。

本计划在2017年10月份举办的婚礼也被一再推后。“由于当时正值建档立卡、资料审核复验的关键时期,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容耽搁。”李岳说。

自从驻村之后,李岳与家人聚少离多。对于家人,李岳心里满是愧疚。但让李岳欣慰的是,家人对他的选择给予了极大支持。“父母觉得,组织有安排、群众有需要,就要积极承担起这份责任”。

有了家人的支持,怀抱着坚定的决心,李岳积极投身扶贫一线。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李岳没有怨言,更没有退缩。他耐心地听群众诉说,热心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农村开展工作,都讲个人情。与群众的关系拉近了,群众才会敞开心扉与你交心。”如今,李岳明显感觉到,村里的群众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点滴帮扶为民

作为帮扶干部,李岳明白,必须积极为代子村群众谋福利、做实事。“在扶贫一线,不仅要积极宣讲扶贫政策,更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李岳说。

王根叶,由于之前对移民搬迁政策心存疑虑,曾是代子村有名的上访户。当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李岳就经常到王根叶家里给他做思想工作,并将他家的情况向上级部门作了详细汇报。

在李岳的积极协调下,经相关部门核查,让王根叶享受到了危房改造的政策。

“以前对政策不了解,自己总是对这看不惯、对那有意见。多亏了李岳的帮助,让我对政策了解得更多、更透了,而我自己也感受到了好政策是真的好。我老伴生病时,他还帮忙买药送药,联系医院就诊。烟草行业是真扶贫,他们的好我都记在心里。”说起李岳,王根叶竖起了大拇指。

群众无小事,用实际行动书写烟草人的责任与担当,正是李岳一直坚持的原则。就算他遭遇车祸,手指受伤,也没有多休息一天。

“那天着急到镇政府交材料。冬天路面湿滑,对面来车没有按规则行驶,为了紧急避险,我只能将车开进路边的沟里,车报废了,手指也骨折了。”对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李岳记忆犹新。

包扎之后,没来得及多休息,李岳就带着伤病回到了村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扎根山区,融入真情,李岳通过点点滴滴的帮扶,既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也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李岳是个好干部,受了伤还坚持工作。为了我的两个孙子上学的事情,他就像自家人一样操心,还帮了不少忙。”现在每当说起李岳,村里76岁的老人娄忠得连连称赞。

连续两年获得耀州区“优秀驻村干部”,其个人事迹入选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先进模范事迹汇编》,并被陕西省委讲师团在全省作了宣讲。“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群众满意,我心里才觉得踏实。”李岳说。

发展产业脱贫

摘穷帽、拔穷根,产业支撑是关键。但对于地处后塬山区的代子村而言,要发展好一份适宜的产业又谈何容易。

“对于贫困村而言,要想发展产业,既要了解产业优势,更要明确自身特色,把两者结合好,才能将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发挥好。”李岳说。

为此,李岳与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积极配合,通过参观学习或专家指导的方式,考察选取适合代子村的优质产业项目。

“前期,我们结合自身特色,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并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落实。”李岳说,目前代子村已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奶山羊养殖场、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标准化蔬菜基地和艾草加工厂。以光伏扶贫电站为例,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000元的分红。

产业的稳步发展,不仅让贫困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还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增强了其脱贫摘帽的内生动力。

例如,在奶山羊养殖场里,就有5户贫困户进场务工,每月工资2600元,而在艾草加工厂,务工的贫困户每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

产业项目逐渐落地见效,不仅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了,也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确保脱贫不返贫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估算,2019年代子村集体收入将达20余万元。

如今,在代子村,一只只肥壮的奶山羊奶汁醇厚、一台台艾草加工机器轰鸣阵阵、一株株中药材茁壮成长,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于代子村群众而言,致富奔小康已不只是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基层是奋斗的舞台,也是成长的擂台。作为年轻人,就是要扎根基层、奉献群众,为脱贫攻坚尽责出力,努力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闪光。”李岳坚定地说。(当地供稿 亓鹏 邵宏信 )

(责编:李志强、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