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勉励师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20年04月23日10:5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走到我们这个博物馆,他几乎是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场景都认真地去看,去了解当年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安的整个历史过程。”送走总书记后,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仍然沉浸在感动中。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2018年12月落成并对外开放。(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位于校园西南角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展陈内容从溯源南洋到交通大学西迁,“从南洋走来”到“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从“永远飘扬的旗帜”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重要指示,将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情景缩影到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上。

西迁乘车证。交大师生正是凭此车票登上“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车票上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二楼的展厅展板上,展示了当年负责迁校的彭康校长的一句话:“在学校中,工作就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

“总书记走到这里后,停留了很久。”王树国说,“他嘱托我们到今天仍然要坚持这个原则,要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要真正发扬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总书记的殷殷话语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重视。”

南洋公学校门,1906年。

上世纪50年代,中央决定将创立于上海的交通大学迁至西安。交通大学在册的73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的就有537人。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三秦大地上浇筑起又一所一流大学。

师生将设备装箱准备迁校。

时光荏苒,西迁精神历久弥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这是15位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

潘季教授是联名给总书记写信的教授之一,他说:“这一辈子感觉时间真的很快啊,进校的时候,用上海话讲就是小青年嘛,到现在见到总书记已经是耄耋老人了。”

新华社发

“总书记专门和我们写信的老教授面谈,他说当年中央从国家的战略布局考虑,把大学从黄埔江畔迁到了渭河之滨。历史证明,西安交通大学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听到这话,我们心里高兴。”潘季说。

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来信,表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总书记很了解我们交大的发展情况,他讲到,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有40%多留在了西部奋斗。”潘季说,“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引以为骄傲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了这样一批年轻人,我相信再过几十年,祖国会更加美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更好地向社会展示和传扬西迁精神,陕西省委和西安交大决定建设交大西迁博物馆,在2018年12月11日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之时面向社会开放。

在三楼展厅的结尾处,是西安交通大学建立在渭水之滨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宏伟蓝图。

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了29个陕西省科研基地,18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覆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学科。

“总书记讲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创新港就是落实总书记的三个面向,希望能代表中国走出一条21世纪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形态。 ”王树国说。 (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

作者:张丹华

审稿:王乐文 杜尚泽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