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一线

“要做就做不一样的事”

本报记者 程伟 见习记者 杨晓梅

2020年04月20日08:12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要做就做不一样的事”

4月中旬的白水县,天空湛蓝,春风和煦,到处都是盛开的苹果花。刘厚斌却无暇感受春光,开会、调研、看项目、找销路,一周七天连轴转。

“刘县长要求特别高,工作节奏快,感觉他每天的精力都很充沛,这让我们感觉压力很大,特别是今年。”4月13日,一直配合刘厚斌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旭峰向记者“诉苦”。但对刘厚斌来说,他身上的压力也从来没小过。当天早上8时就进入忙碌状态的刘厚斌中午12时才回到办公室。他说话简洁、有条理、直奔主题:“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产业项目和市场接轨,让剩余的1083户1997人如期脱贫并不容易。”刘厚斌说。

2018年5月,担任陕投集团陕西亚华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刘厚斌,调任渭南市白水县人民政府任挂职副县长,协助当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123个行政村中,63个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7万户3.99万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空壳化”严重。

刘厚斌不是陕投集团派驻到白水县的第一任挂职副县长,但他却是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到任的。“我来了以后着重干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整合帮扶资金,推动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第二件是投资750多万元发展‘食用菌光伏一体化’项目。第三件就是利用消费扶贫政策,撬开了陕投集团的内部消费市场。”刘厚斌对记者说。

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是刘厚斌提到的后两个产业项目的实施主体,坐落在史官镇史官村,它以陕投集团捐赠给史官镇4个村的帮扶资金为资本金注册成立,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该公司以“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运营项目。各村按入股比例占有公司股权,公司实现盈利后按贫困户优先分30%、村集体分20%、全体村民分50%的比例结构进行分红。2019年,该公司向入股村共分红18万元;运营的光伏项目发电21万度,向25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投产的食用菌生产车间生产了40万袋菌棒,带动周边10个村的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

“成立公司发展扶贫产业,你似乎走了一条和别人不太一样的路。”记者问道。“产业长远发展,必须走市场化路子,减少对帮扶干部的依赖,并且这样能让帮扶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刘厚斌回答。“你这样是给自己背上了一副重担。”记者直言。“要做就做不一样的事情。现在虽然难点,但是我们帮他们把难的路走完,他们以后会走得轻松一些。”刘厚斌回答得毫不犹豫。

2019年,刘厚斌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刘厚斌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助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史官镇的村民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今年52岁的史王锁是史官村9组组长。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他被本村村民推选为代表,成为该公司的董事会成员。2018年11月29日,史王锁第一次参加董事会时,感觉很正规、很严肃。2019年10月,他第三次参加董事会时,感觉会上总能把事情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干啥都公开、透明,能让村民都知道做了什么事这就很好。”4月13日,在史王村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的接待室,史王锁对记者说。

在该公司的展览室里,一侧陈列着各类农特产品,另一侧安装着食用菌大棚的智能监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可实现菌菇生产环境实时监管、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并对环境设施自动控制等,因投资巨大,曾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刘厚斌坚信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趋势。“现在我们争取解决资金难题,将来可以让农民受益更多。”刘厚斌说。

单旭峰告诉记者,因为食用菌项目,刘厚斌没少费劲。他多次去外地考察学习,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相关专家来白水县实地调研,多次到陕投集团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当地龙头企业史官镇孙家山村振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发展。

2019年,由于全国各地气温普遍偏低,各地的食用菌产量都很大,白水县食用菌项目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刘厚斌转变思路,盯住了陕投集团员工内部消费这个市场。2019年9月,他协调陕西利乡亭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到农户家里收购花椒、苹果等农特产品,经统一包装、加工后销售给陕投集团的员工。据统计,当年该公司各类农特产品的销售额总计200余万元。

上个月刘厚斌接到陕西清水川能源公司的订单电话,该公司要求他按每人300元的标准,准备800多个农特产品礼包。说起这事儿,刘厚斌脸上不时露出笑容,“这不是第一单。去年,华山创业国际贸易公司主动联系单旭峰谈合作,邀请他入驻他们的网上销售平台。总的来说,今年虽然压力大,但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产业是一定没错的。”刘厚斌语气坚定。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