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陕西进行时

塞上嫩绿渐成荫 植树绿化正当时

——榆林市春季造林绿化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侧记

记者 艾永华文/图

2020年04月14日07:10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塞上嫩绿渐成荫 植树绿化正当时

4月1日,榆林市应急管理局志愿者在横山区白界镇新开沟村植树基地植树。

曾经“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的榆林城被一望无际的森林环抱;昔日“天地无光日色昏,大风怒起动石根”的记忆变成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春景。离开家乡30多年的榆林人周雪峰感慨道:“如今的榆林是满目绿树红花,生态环境太美了!”

又见春草绿,正是植树时。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榆林,扬鞭奋蹄再出发,乘势而上谋新篇。

3月31日上午,榆林市召开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视频动员大会,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当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春季造林热潮。会后,榆林市四大班子成员和参会人员等50多人来到榆林高新区义务植树点,带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家搬运树苗、挥锨挖坑、扶苗填土、提桶浇水,不一会儿,一株株白皮松、油松、垂柳、紫叶矮樱等嫩绿的新苗在春风里亭亭玉立。

植树造林

让黄土地披上绿装

长期以来,生态脆弱一直困扰着榆林人民的生存发展。世世代代的榆林人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榆林的干部群众仍然坚持植树造林。

1974年,榆阳区(原榆林县)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组成女子民兵治沙连,来到当时风沙侵蚀最严重的补浪河乡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搏战风沙的艰难历程。从组建至今,女子民兵治沙连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3条,修筑饮水渠35公里,让1.4万亩荒沙变为绿洲。

20世纪80年代,榆林出台一系列义务植树政策,采取谁造谁有的办法,给各级机关、学校、厂矿、个人等划分一定面积的荒沙、荒地包干造林。政策的逐步开放,很快调动起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全市44万户农民承包“五荒地”900多万亩。

1988年,丈夫张家旺倒在植树造林工地上后,靖边县的牛玉琴毅然扛起家庭造林的大旗,将一棵棵树苗扎根沙漠,累计植树造林11万亩;定边县农民石光银成立农民治沙公司,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综合治理荒沙等20余万亩……

从石光银、牛玉琴等彪炳史册的治沙英雄,到前赴后继的造林集体、治沙能手,广大榆林人民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建成了浩瀚的绿色屏障,为860万亩流沙披上了绿装,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在全民义务植树的号召下,榆林市逐渐形成了政府引领,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义务植树风尚,建成植树基地300多个、典型示范区50多个,完成植树3.4亿株,使全市造林绿化工程形成了“基地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带动了绿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生态文明

迈上新台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经过几代榆林人的不懈努力,榆林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榆林市立足榆林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的实际,坚持“造管并重、保治补用”的方针,以大规模造林绿化为先导,扎实开展“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统筹推进生态宜居城市、生态廊道等“八大工程”,以及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沿黄土石山区、白于山河源梁涧区等四大区域生态治理,全面实施机关单位绿化、园区绿化、企业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着力构建“中心城区+交通干线+县城园区+重点乡镇+美丽乡村”的全方位、立体式造林绿化网络,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9年以来,榆林市全力以赴落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编印完成《榆林造林绿化区域治理林业和草原建设规划方案》。全市新建“市树市花”基地2万亩,新建经济林基地5.25万亩,实施低产枣园改造10万亩;结合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5个,带动998户3383人稳定脱贫;积极组织资源开采企业完成造林面积10万亩,实施森林抚育47.6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051万株,绿化美化村庄200个,启动实施城镇绿化等十大林业重点工程。同时,开通了“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和“榆林市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与中国绿化基金会签约设立了“绿染沙漠榆林行动”捐款平台,群众在网上就可以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2019年,榆林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19.11万亩,其中造林71.51万亩,实施森林抚育47.6万亩。在2019年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榆林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筑梦榆林

从“林”开始

“今年,榆林市义务植树活动的主题是筑梦榆林从‘林’开始。”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干部刘璇介绍,榆林市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和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实战方案》《榆林市造林绿化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榆林市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平台运作、线上捐款、线下参与”的工作新思路,积极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进一步创新义务植树机制。

网络尽责和实体参与是榆林市适龄公民完成植树义务的两种形式。网络尽责是通过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网上捐款完成,捐款数额达到法定义务折算金额30元即可生成“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捐款数额达到60元或以上可获取“国土绿化荣誉证书”;实体参与是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志愿服务等绿化劳动来完成。

随着植树造林的持续推进,榆林城区周边规模较大的可用于义务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为此,榆林市调整思路,按照适度规模、分散的零星办法建立植树基地,既解决了地块落实难的问题,又便于组织管理。按照“政府送苗,群众栽树”原则,对在风景区、厂区、学校、零星地块造林绿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支持,整合区域内苗木资源,实行免费发放、就近服务指导。同时,按照“谁栽植、谁管护、一包五年” 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辖区内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照义务植树规定标准落实管护责任,达到一次造林、一次成林的目标。

“今年全市计划完成1000万株义务植树任务。其中,在榆林城区设置5块宜林地,总面积4800亩。”刘璇说,为了保证疫情防控和植树造林“两不误”,榆林市按照“多地块、多时段、多形式”的办法实施;通过创新组织管理机制,使义务植树基地连点成线,扩线成带,扩带成片,扩片覆面,形成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