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周边,如何体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意境?想近距离观察广东省省鸟白鹇和广州市市鸟画眉,该去哪里寻觅这些小精灵们的“魅影”?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广韶古道(从化段)找到了答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平均每条古驿道重点段上动物超百种
记者昨天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南粤古驿道周边生态环境和动物资源研究工作目前正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小组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挖掘全省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动物资源,结合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致力打造连接城市与郊野的开放式自然历史博物馆,为民众亲近自然、体验人文魅力提供综合空间场所,为带活带旺生态发展地区提供新路径。
调研数据显示,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动物138种,其中鸟类110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兽类7种。平均每条古驿道重点段上的动物种数超过百种,鸟类种数90余种,其中不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褐翅鸦鹃、小鸦鹃等珍稀物种。
果农枝头留果供野生鸟类食用
据了解,广韶古道(从化段)位于从化区,南起钱岗古村,北至温泉镇乌石村。由于其便利可达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已经成为广州街坊及周边城市民众踏青郊游的好去处,也成为城市走向郊野自然的理想桥梁。
研究人员基于前期绘制的全省古驿道重点线路动物资源图谱,以对生态系统状态具有重要指示性且观赏性较高的鸟类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位于广州市的广韶古道(从化段)作为深入挖掘的重点线路。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广韶古道(从化段)沿线鸟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境质量进行深度挖掘,并探索古驿道沿线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式。
研究团队选取了对广韶古道(从化段)上的五个鸟类集聚区作为调研区域,涉及到从化区太平镇、江浦街道和温泉镇3个镇街共6个行政村,研究人员以驱车加徒步的方式对周边的鸟类进行调研、观测。据统计,广韶古道(从化段)周边区域物种逾百种,其中鸟类84种,两栖爬行动物20种,兽类5种。其中,可在古道周边村落等11个集聚点观察到暗绿绣眼鸟、珠颈斑鸠、叉尾太阳鸟、小鸦鹃、褐翅鸦鹃、赤红山椒鸟等鸟类。我省省鸟白鹇和广州市市鸟画眉也常出没于此条古驿道周边。
在实地调研中,研究团队发现广韶古道(从化段)所经区域以缓丘地貌为主,生境主要以林地和果园为主,不少鸟类以果园中的柑橘和柿子为食。值得一提的是,果农在收获果实的时候,有意留了一部分在枝头供鸟类食用,展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广东打造开放式 自然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广东省针对南粤古驿道开展了一系列活化利用及修复保护工作。古驿道串联沿线乡村资源,集文化传承、户外运动、旅游休闲、红色教育于一身,成为了自然人文之道、造血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之道。
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古驿道周边的动物资源研究,开发了促进、展示、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的新途径。未来,在古驿道活化保护利用工作的统筹之下,广东自然资源厅表示将继续展开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生态环境和动物资源挖掘及保护工作,结合古驿道上的历史遗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连接城市与郊野的开放式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透露,继红色线路、海防主题线路、滨水绿道等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之外,广东将进一步打造生态旅游的新名片。在挖掘存量旅游资源的同时,广东将推助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共建集保护利用、活化展示、教育科普为一体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悉,为提升市民踏青、观鸟的体验,也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古驿道物种科普渠道,广韶古道(从化段)等线路将会进行古驿道观鸟、引鸟及物种科普设施的品质提升完善工作。通过在观鸟点设置观鸟廊、观鸟台,树立物种科普牌,增加植被种类等措施,吸引更多不同鸟类等动物,提升驿道周边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