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定档仅是开始 中国军团备战还有诸多不易

2020年03月31日1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东京奥运定档仅是开始 中国军团备战还有诸多不易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31日电(王禹)2020东京奥运会延期决定公布6天后,围绕这场历史变局首个谜题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北京时间30日晚,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奥运会将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

这一决定对于东京奥运会而言,绝非仅是刷新奥运圣火在日本国立竞技场点燃时刻那般简单。从现在开始,东京奥运会乃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都将进入前所未有又充满挑战的倒计时。

环环相扣 奥运定档仅是开始

自东京奥运会确定延期至2021年起,“史无前例”便成为媒体报道的高频词。从宣布推迟,到6天之内确定新日程,在这场始料未及的漩涡中,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正加速解决奥运延期所带来的次生危机。

此前,国际奥委会曾与32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举行电话会议,商讨推迟后的东京奥运会资格等焦点问题。最终各方达成一致,已经获得的奥运参赛资格保留至2021年,还未产生的奥运资格如何调整,各方将尽快给出答案。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东京奥运会举办时间尘埃落定,包括世界田联、世界羽联和国际泳联在内的诸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都相继表态,或延期原定于明年举行的重大赛事、如田径世锦赛、游泳世锦赛等,或将进一步商讨奥运资格选拔的应对之策。

针对此次新日程,国际奥委会也表示,这将有助于为其他国际体育赛事的日程变动造成最小的影响,并为资格赛举办提供充分的时间。只不过,这万众瞩目的第三步则需要集国际体育的力量共同完成。

形式待定 奥运资格充满未知

中国奥委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中国已经在339个奥运会小项中获得了161个小项资格,综合往届奥运会参赛情况和各项目竞技实力,前期预计可获得210个左右小项参赛资格,基本实现了“该拿的资格都拿到”的目标。

不过与此同时,仍有不少运动员正在为站上奥运赛场付出努力。其中,既有实力超群者,对奥运资格势在必得,只待选拔赛或积分周期尘埃落定;也有在积蓄力量冲击奥运资格,为在东京舞台奋力一搏。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不同程度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以中国女足为例,球队与韩国女足的两场奥运附加赛,原定于3月举行。后又几经更改,推迟至6月。不过,即使附加赛举办时间仍存变数,球队的备战步伐却并未因此放慢。4月2日,中国女足将在在苏州展开近一个月的集训。而已命悬一线的中国男篮世界杯落选赛前景,更要随之打上一个问号。

常言道:“好事不怕慢”,尽管暂时还缺少明确的选拔时间和方式,确实给队伍制定备战计划平添不少麻烦。但问题客观存在,在奥运资格选拔方式更新之前,唯一能做的,也仅有坚定信念,做好自己,保持好状态。

周期调整 “4+1”并不简单

众所周知,无论以单项角逐为主的国乒、跳水队,还是参加集体项目的中国女排,“集训”已经成为中国运动队打磨技战术、提升默契的重要训练方式。当疫情来临,训练有素又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也让训练馆成为运动员们的“避风港”。

尽管不必过多担忧因疫情降低训练质量,但当东京奥运周期由4年延长至5年,如何应对并无前车之鉴的全新局面科学备战?即便强如跳水、国乒这样的梦之队,这同样也是待解的难题。

而所有问题的症结似乎只有一个,那便是“未知”。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坦言,奥运备战是按照“四年一届”的周期来的,目前“4+1”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很多变数和未知的东西。

奥运会延期,原有的计划被迫脱离预设轨道,这是所有运动员都面临的困扰。但挑战亦是机遇,应变原本就是赛场内外不变的课题,备战奥运不是守株待兔,直面挑战、补足短板才是铸就一名优秀运动员、一支勇猛之师的应有之义。

赛事取消 选手状态如何保证

尽管东京奥运会已经确定新的日程,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也正紧急制定新的赛历。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乏高级别赛事仍是运动员和代表队需要面对的冰冷现实。

受疫情影响近期赛事相继取消,影响的不仅是运动员的收入,缺少真枪实弹般的竞争氛围,选手如何保持竞技状态同样引起外界担忧。中国游泳协会、中国跳水协会主席周继红曾说:“长时间训练,运动员没有设定一个目标的话,思想容易疲劳。”

特殊时期当行特殊之法。一个月前,一场“特殊”的中国跳水冠军赛在北京展开角逐。没有观众、媒体,比赛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这是中国跳水队在疫情面前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不止跳水队,射击队举行虚拟比赛,运动员在大屏幕上与对手竞争;国乒在海外集训期间上演“性别大战”;中国田径协会鼓励各省市区田径训练基地举办比赛……各协会在备战过程中的花样百出,也成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保障。

沉淀心态 摒弃负面情绪

近日,美国女排主教练凯拉里曾透露,得知东京奥运会延期后,许多美国女排的队员们既感到如释重负,也感到难过。的确,面对延长一年所衍生出的诸多未知因素,时刻处于紧绷状态的运动员难免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

正如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说的那样:“随着年龄增长,依然要在训练中再多坚持一年,这份艰难只有运动员自己最清楚。”一旦选择继续坚守,要付出的又岂止是汗水和时间那般简单。

尤其是对于职业生涯步入暮年的老将而言,漫长职业生涯积累的伤病和倦怠,也并非咬紧牙关就能挺过。从昔日中国体坛领军人、37岁的林丹,再到32岁的马龙、31岁的苏炳添们……每个人都在和时间抗争,在与自己的作战中坚守着。

如此变局之下,难保每个运动员都可以从容应对。此时,在关注竞技状态的同时也密切聚焦心理波动,帮助他们及时摒弃负面情绪,与训练同样重要。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