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习霁鸿
海口骑楼老街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之下,清政府被迫开放海口为通商口岸。海口也因此成为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南洋的华人华侨开始回乡投资建设。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
在琼崖革命曲折的进程中,除了大众书店、阜成丰旅店、会文书局等红色据点外,骑楼老街的华侨、商户们也冒险相助,慷慨解囊,为革命事业出钱出力。
1909年,琼籍泰国华侨林文英回到海南,在骑楼老街的一间小屋(今新民西路)里创办了海南岛最早的革命报纸——《琼岛日报》,揭露袁世凯勾结日本的卖国勾当,宣传三民主义,大大鼓舞了琼崖革命党人的士气。
1925年5月,省港大罢工爆发。次年2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11师政治部在位于海口市中山路上的海口总商会召开工农兵学商各界联合会,成立琼崖锁港纠察委员会,动员各界人士参与声援省港大罢工。
祖籍海南文昌的越南华侨吴乾刚回国后,在海口市中山路上开办了药房。战争时期,医药是部队的必需品,因此受多方钳制。吴乾刚曾顶住压力,为抗日的19路军提供了大量医药。
海口传奇女商人吴玉琴在骑楼老街经营“九八行”和“梁安记”商行,规模之大,一时无两。1939年,占领了海口的日军在中山路设立“贸易协会”,强迫当时的商贾大户参加,吴玉琴宁可破产也不同意入会。在她的带动下,海口许多商户都弃店而去,几百家商铺中,最后加入贸易协会的寥寥无几。(本报海口3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