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作为西安唯一一个以“江”为名的地方,“曲江”二字凸显了水系与这里的渊源,而千年后的曲江新区也不负众望,在亲水、治水、理水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积极寻求生态治水模式,打造美丽西安新样本。
近年来,曲江新区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打造“城市河湖型”功能定位,把保护水生态、创建水景观、普及水文化全面融合,有机统一。同时,结合“全域旅游”“文旅结合”发展机遇,深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优化及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建设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使区域内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富有历史厚重的护城河水景,贴近自然的渼陂湖水系……曲江新区水生态用一个“美”字征服了西安人的眼睛。今年,曲江新区水生态修复治理将以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工作为抓手,按照“治用保引管”思路,系统开展护城河水系提升和渼陂湖水生态修复工作。
西安护城河
清水绕城流,碧波映城垣
西安护城河积极探索水质提升与节水节能相结合的水生态修复治理机制。安装涌浪式曝气机、增加河面曝气船,通过生物菌种扩培、驯养、投放及深层扰动增氧曝气的治理方式,加速水体流动,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抑制水体藻类生物爆发,缓解水质不佳现象。大幅延长了景观水在护城河的停留时间,有效减少景观水补充水量,实现良好的治水节水成效。
同时,配合生态浮岛及水生植物种植等方式,确保护城河水质稳定达标。目前护城河植物栽培面积为600平方米,其中植物种类为菖蒲、美人蕉及鸢尾,种植数量3万余株,在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的同时又起到了景观美化的作用。
此外,护城河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河湖长制智慧平台建设。该平台实现了对护城河各项指标的在线监控,为水质管控提供科技支撑。水质提升、生态改善、科技支撑,多措并举,以期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保护目标。
渼陂湖
关中山水最佳处
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遵循宜湿则湿、宜水则水的思路,按照少搬少迁、少占农田的原则,通过恢复湿地、水田、草甸等水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水面面积2156亩。通过生态涵养及水生物净化,目前萯阳湖及渼阳湖的水质已由原来的劣5类净化至3类及以上,生态环境大幅提升,再现了“关中山水最佳处”的渼陂盛景。
为确保渼陂湖水域环境的持续提升,工程建设采取上游修建污水处理系统,下游实施净化过滤手段,充分保护了水域的多种功能,满足该水系湖池湿地的水质。渼陂湖旅游区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保护好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样的城市美景从愿景变为了现实。曲江新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管理,对辖区曲江池、芙蓉湖、太液池等各景观河湖,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通过强化水生态修复,河湖水质监测管理等日常工作,确保辖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
曲江池遗址公园——曲江池:为了保证曲江池的水质,工作人员利用食藻虫进行水下生态修复,吃掉水中的蓝绿藻,增强湖水自净能力;曲江池内增设了13处增氧设施,通过涌浪和喷雾的方式,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曲江池岸边种植有品种繁多的水生植物,在增加湖岸景致的同时,还吸收湖水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并与食藻虫相配合,通过“虫控藻,鱼食虫”,构建“食藻虫水生植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保障水质优良。
大唐芙蓉园——芙蓉湖:为了保持芙蓉湖水生态,工作人员每月都会对水质进行监测,还采取了荷花返缸种植、清淤、清理水中石头青苔、在水体中投放净水宝及硫酸铜粉、添设26台增氧机、对湖面漂浮物进行巡回打捞等措施,对水体进行清洁保护。
大明宫遗址公园——太液池:为了增加太液池水体供氧量,景区安装了8台景观喷泉。人工湖水多为静水,为了让水流动起来,景区还增加了四台涌浪机。太液池还设有泵房,由专人看管,24小时运行,通过泵房中的净化沙缸实施水循环,进行反冲洗,以此净化水质。
水清岸绿白鹭飞,生态宜居河湖美。碧波粼粼的护城河、曲江池、芙蓉湖、太液池、渼陂湖已成为市民群众散步遛弯、休闲游乐的好去处。曲江新区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全力构建水环境安全、水文化丰富、水生态优美的幸福河湖体系。(当地供稿 曲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