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护卫师

2020年03月16日10:51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原标题:武汉战“疫”护卫师

  这是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的钢铁壁垒;

  这是第一支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战“疫”的军队医院;

  这是一群整建制与疫情病魔殊死斗争的人民子弟兵。

  中部战区总医院驻守在武汉疫情的“暴风眼”,他们与这座城市休戚与共、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誓死不退,成为新时代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刚刚爆发,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坚守在一线,这是进入重症救治室之前,医护人员的合影。

  这里!战“疫”悄悄打响

  今年的春节来得早,勤劳的武汉市民有的已经开始准备过年了。位于武昌区洪山上的宝通寺,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上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毗邻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正准备调节休整,迎接新的任务。

  不知不觉间,“坊间”传闻悄然四起,一种不知名的传染病开始蔓延……

  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公开发布通报,确认多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的肺炎病例;

  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数陡然增加,100、200、300、400……最高时,一天超过600。

  曾参加过“小汤山”抗击非典和多次应急抢险救灾任务的江晓静、王琼书、刘孟丽等一批专家,嗅到了空气中弥散着一种不安甚至是凶险的味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次来的不是风,而是疯狂又致命的“冠状病毒”。

  疫情当前,刻不容缓。

  中部战区总医院负压实验室开始全速运转。

  中部战区总医院紧急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

  作为全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参比实验室,中部战区总医院负压实验室是驻汉部队唯一带有负压功能的实验室。从2015年起,为监测流感、呼吸道腺体和其他传染病,每年冬春季都会紧密监测发热患者情况,并进行跟踪和采样。

  但今年的数据变化太快太突然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经组织感染科、疾控科等科室专家和医护人员共同讨论研究,提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一致共识。

  成立领导小组,主官亲自挂帅;

  抽调精兵强将,核心部门全员参与;

  发热门诊、传染科、感染控制科等关键环节,开展防护培训,采取隔离措施,提高防护等级;

  加紧储备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护器材,紧急采购30个正压呼吸器和60个备用滤芯;

  通过自身医疗渠道,向驻汉驻鄂部队进行传染病防护提醒。

  一条条指令不断发出,一项项措施不断落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战斗中,越来越完善的举措落地生根。

  中部战区总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控培训。

  2020年元旦,医院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机关、发热门诊、传染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等,全员无休!

  1月4日,医院调整扩大发热门诊,全院提高一级防护等级。

  1月6日,开始收治第一例患者。几天后,传染科床位告急。

  1月15日,医院决定火速扩建传染病区。

  1月16日,向武汉市卫健委送检第一例样本病例。

  1月17日,抢建的传染2病区、3病区开科。

  1月19日,医院提升疫情防控指挥等级,成立“一线指挥部”,党委成员集体住进办公楼;机关各部门重新进行人员编组和任务分工;专家组、医疗组、保障组,以及各预备队,抽组完毕;全院进行传染病防治专业培训考核。

  武汉洪山,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寺院之一宝通寺所在地,在人们最应获得健康和祝福的地方!

  中部战区总医院与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遇,一场为了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阻击战,打响了!

  中部战区总医院党委举行专项救治任务誓师大会。

  出击!为人民而战

  疫情,来势汹汹;阻击,众志成城。

  中部战区总医院坚决落实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动员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21日,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战“疫”动员令》,全院上下集中绝对资源和力量,投入到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疫情就是集结号。新冠肺炎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高一级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处置。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此时,病毒性质不明、机理不明、凶险程度不明、治疗手段不明……,甚至,连传播途径还尚在论证。

  战“疫”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疑似病例数、确诊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不断刷新、不断攀升,治愈人数却死死地压在了谷底,始终显示着“0”!

  疫情数据像尖刀一样,高高抛起,每次落下来都深深地剜进全国人民的心!

  病毒开始在全城肆虐、疯狂蔓延!

  人民有难,江城告急!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医院里已经挤满了病人。

  上!再不能等!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怀着难以抑制的心情,集体上阵!一间普通病房,36个小时被改造成ICU。

  肺科医院专家组成员、副院长陈先祥在验收检查时,眼含热泪、紧紧地抱住了医疗队长邬明。

  收!尽全力收!

  很快,新开的病房就又被挤满了。“早一分钟诊治,患者就多一分生机!”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人手最紧缺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连备勤的人都没有,但在灾难面前,大家像坚守上甘岭一样,死死钉在阵地上,没有一个人退缩。

  这支医疗队,是军队向地方派出的最早的一支医疗队,医生全部具有丰富的一线临床经验,参加过多项重大军事行动,28名护士有14名护士长,绝大多数是中高级以上职称。

  截止目前,他们奋战在肺科医院已经50多天,工作强度仍然是最大的。这里的危重病人有的已经康复出院,有的还在与他们一起跟病毒做着殊死搏斗。

  他们是人民军医,他们是白衣战士,他们为江城父老送去了拳拳赤子心。

  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准备进入病区救治病人。

  1月23日,武汉封城!阻击战变成生死保卫战!

  打!坚决要打赢!

  医院发热门诊的病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好像还看不到减弱的迹象,床位成了最紧缺的资源。

  面对受难的百姓,怎能拒之于门外!

  改!最快速度、最大限度改建新病区!

  1月26日,医院内科楼、汉口院区等7个病区同时开始改造,限期2天完成。

  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2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全院10个病区开始更大批量地接收病人。

  1月26日,应地方医院紧急求援,医院再次组派22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

  至此,中部战区总医院投入一线救治任务的医护人员已达1000余人,展开床位近500张;截止3月12日18时,发热门诊量已经达到1.3万余人次,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816人,治愈出院684人。

  中部战区总医院作为人民军队的医院,像一座坚不可摧的生命堡垒一样,始终矗立在人民群众最紧迫最需要的地方!

  江晓静在重症救治室查看患者病情。

  突围!抢占治疗制高点

  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中总人知道,打胜仗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硬核支撑!

  江晓静,中部战区总医院传染科主任,军内知名的传染病专家,德国蒂宾根大学博士,主攻病毒学。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她对传染病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就是她最早发现了病毒的凶险,提前向医院报了警。

  57岁的江晓静,近年来带领团队打赢过不少应对传染病的遭遇战。但这次,作为医院传染病首席专家,久经沙场的老将却几次落泪。

  面对一天600多人的发热门诊,她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她知道让他们离开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有的患者住院时就已是危重症,经全力抢救终于生命体征出现好转,可当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休息上一阵子的时候,急转直下的病情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把病人带走了。

  有的患者病情很平稳,上午还与医护人员聊天说笑,下午却突然出现呼吸衰竭,让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医院正在全力检测结果。

  革命军人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过!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时刻,医院党委给江晓静鼓了劲,吃了定心丸——集中攻关!

  一方面,举全院专家的力量,深入一线搞会战!

  另一方面,向上级求援,联勤保障部队从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等所属部队抽调28名传染和重症医学专家,星夜驰援。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

  一时间,专家齐聚,高手云集。在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很快出台,中西医结合疗法得到有效尝试,“一人一策”精细化治疗方案得到推广。

  “严格精细化护理,认真监测各项指标,抓住有效治疗窗口期,严防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江晓静的话再次充满坚定和自信!

  与此同时,医院另一个高速运转的基础医学实验室也传来捷报。经过追踪早期52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现,炎症风暴虽然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但与以往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生炎症风暴的同时,其T淋巴细胞数量会显著下降。

  基础医学实验室主任刁波,给出了白话版的解释:就是加强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免疫功能评价,增强自身免疫力对提高治愈率有明显效果。

  救人!救人!救人!

  他们精准施治每一名患者,用心和病魔赛跑。

  医院收治的一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剖腹产下一名健康男婴。

  在战“疫”最凶险阶段,一名怀孕34周加5天的确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

  生,孕妇有生命危险!

  不生,34周的宝宝在腹内已会与妈妈对话,扼杀一个小生命,于心何忍!

  孕妇李女士决定,生!

  医院的专家们决定,生!必须生!

  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

  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划破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

  令人欣喜的是,核酸检测一切正常,孩子没有被感染!

  战“疫”宝宝健康出生,仿佛阴霾天拨开的一丝光亮,让人们更加坚信:黑暗之后,必定会是新的白昼,过不了多久,这座英雄的城市繁华光景又将出现。

  医院开设党员先锋岗。

  冲锋!共产党员在行动

  这场战疫,没有硝烟,却危险重重,每一步都是负重前行。共产党员上一线,是“压舱石”,是“强磁场”,将医院各条战线上力量凝聚起来,筑成众志成城战疫魔的铜墙铁壁。

  有这样一组数据:

  中部战区总医院共有119个党支部,2245名党员;

  向武汉市肺科医院和第七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党员占73%;

  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党员占50%以上;

  全院14个一类传染科室、92个二类其他科室、50余个值班执勤点位、23个后勤服务保障要素,全部安排党员带班值班。

  在病房里进行入党宣誓。

  一个个党员突击队就是一个个战斗堡垒,他们不用动员,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誓死不退;他们不求荣誉,却坚定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战到底。

  志愿者党员突击队。5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全部由医院家属子弟组成,党员突击队就是他们中的带头人,每次物资一到,在群里一招呼,几十上百个人就来了,很快就能把物资搬完。

  消杀防疫党员突击队。队长陈小强是有着近30年党龄的皮肤科军医,疫情爆发后,积极请战,未能调配一线,这名老将就自告奋勇当了消杀防疫组的组长。他带领突击队员每天背着25公斤的消杀喷洒壶,来来回回忙碌在院区的各个角落,一圈下来至少要4个小时。在他的带动下,儿子陈天奇也主动加入进来,成了院内为人称道的“父子兵”。

  王琼书正在做检测。

  后勤保障党员突击队。物业保安组组长彭全领是一名退伍老兵,“共产党员就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是这名老兵铿锵的誓言。他们的任务最重最累最危险,但却不为人知。每天要清理近百桶的医疗垃圾,这些医疗垃圾不仅包含医疗废弃物,还有患者的排泄物,无疑是一个个被病毒填满的“炸药包”,稍有不慎就会引爆!

  疫情期间,由于武汉市垃圾清运车告急,往日的自装卸垃圾清运车改成了普通的垃圾清运车;每一个垃圾桶都是240升的标准垃圾桶,要靠两个人才能抬上去,有时候人手不够,大家就是一个个地把垃圾桶抱上车。“每抱一次,就是抱了一个炸药包。”

  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护士长刘孟丽正在给医护人员讲解防护服穿戴要领。

  面对危险,逆行而上,不只是工作职责所在,而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惧牺牲的精神。红区的“白衣战士”亲切地称他们是“杜富国一样的排雷手”。

  靳桂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老专家,已退休6年多,当“集结号”吹响时,她找到医院:“我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我还有30年的感控经验,让我上。”主动请缨担任感控监管组组长。

  王琼书,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为了以最快速度完成科室改造,达到定点医院标准,连续几天没合眼,奔波在各个楼层点位,按照更高标准完成了改造病区的规范化建设。

  王欢,历时近18个小时,辗转2000多公里回到医院。

  刘孟丽,援助武汉肺科医院医疗队护士长。面对首次出征肺科医院带来的巨大压力,她充分利用自己参加小汤山抗击“非典”时的经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科学分组、周密实施,协助科主任一天半就完成了开科任务,为危重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90后”护士舒纯、王欢,历时近18个小时,辗转2000多公里,义无反顾地回到战“疫”第一线;“最美新娘”王艳,再次推掉婚期,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阵地。

  人间大爱,忠诚无言!

  在困难和灾害面前,他们没有身份、不分年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医护人员正在转运重症患者到ICU病房。

  制胜!人人都是战斗员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中部战区总医院的这场战“疫”,最大限度调动人力、物力以及民众情感。

  就像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一样,也是全院上下包括保安、保洁、家属、老人、小孩,甚至是比邻的社会人士共同努力“推出来的”。

  医院200亩的院子,住着上千名病人,4600名员工,2000余名家属、子弟,生活保障、安全防护、正常运转本身就是问题。

  这场仗不好打!

  食堂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制作工作餐。

  最难的是医疗物资的筹措。一下子开设那么多传染科室,之前准备的防护服、口罩很快就用完了。

  最紧张的时候,全院的医疗物资只够支撑一天。

  “总不能让战士们不带武器上战场吧?”卫勤部长何君带着几分悲壮地说。

  最后,他们发动各种关系找资源,上级机关也积极帮助他们想办法,经过多方筹措,就在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候,终于联系上了一批医疗物资。

  “真是救人于水火!”何君事后仍然心有余悸。

  为了打赢这场战疫,医院发动各级组织、各类人群,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斗中来。

  运送人员正在给前线人员运送物资。

  全院共设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由于工作人员都不能回家,每天要准备20000份盒饭。为了这20000份盒饭,每天要有专人联系肉、蛋、奶和各种蔬菜,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务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酒店,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经常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辞辛苦,每次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

  保障部长罗玉华和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务人员都是我们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医院要求所有一线医务人员疫情期间不能回家,安排在周边9家酒店居住,当这9家酒店听说是中部战区总医院的“白衣战士”时,都表示愿意免费,并安排最温馨的服务。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平日工作就很辛苦,疫情发生以来,更是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惧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城市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资,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家属院停车场的艾福波师傅,自愿承担起车场的消杀防疫工作,尤其是进出车辆,每天都要几次喷洒酒精和消毒剂。

  “不能为你们做点事,照顾好我们自己也是做贡献。”一位多年居住在院内的老阿姨如是说。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每个岗位都是阵地,人人都是战斗员,冬尽春来,战“疫”必胜!

  (摄影报道:覃丽萍 孙威 樊仁亮 王礼光 姚尧 王皓宇 王震)

(责编:任志慧、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