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床、8床及16床病人的病情变化,我们继续保持沟通。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你随时和我联系……”2月6日,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呼吸科专家宋立强即将奔赴“新战场”,离别之际,他利用微信向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徐亮告别,字里行间,都是对诊疗工作的负责、对“战友”的关心。来武汉之前,宋立强和徐亮并不相识,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俩成为并肩战斗、肝胆相照的亲密战友。
“明天晚上我们把口罩送到您驻地去……”1月25日凌晨,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刚到武汉,徐亮便牵挂着他们的防护安全。面对地方同行的关心,宋立强委婉拒绝。在这个节骨眼上,口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他们却彼此挂念、互相推让。
但在开展工作上,医疗队却当仁不让。进驻后,他们积极与武昌医院沟通配合,第一时间组建感染控制专家组,协助武昌医院制定完善感染控制方案,与武昌医院共同建立军地联手查房、联合诊治等制度,全方位嵌入医院救治流程。
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长王生成介绍,他们还积极开展教学式查房培训和示范式感控帮带,派出CT检查医生和技师,加强对武昌医院影像人才的传帮带。
“军队医护人员的到来,让整个病区的病人情绪得到了稳定。”徐亮感慨,“部队医生工作非常严谨。他们会仔细阅读病历,认真诊查病人,就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和我们一起讨论,总结诊治规律。”
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一位78岁的老人呼吸衰竭越来越重,不得不佩戴无创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几近100%,但病情仍在恶化。危急关头,宋立强与徐亮反复研讨病情,大胆打破常规,调整治疗方案。
第二天,患者的吸入氧浓度就降至70%,呼吸困难显著改善。第五天,患者便彻底脱离呼吸机。随后他们根据该案例的经验,就以后救治重症患者作了深入探讨,并发动全科室共同学习研究,力求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有4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让医疗队医护人员感动的是,武昌医院从接收第一例病人开始,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近30天没有休息,如果不是医疗队的到来,这个时间还会更长。说起这些,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黄娟说:“是军队战友的接手,才让我们的护理团队能够休整片刻。”
让武昌医院感动的是,到达武汉以来,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没有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区别,要么在工作,要么在准备工作。“张主任,有个危重患者呼吸衰竭合并鼻腔出血,请快来会诊!”一天中午1时30分,医疗队呼吸科专家张兵华接到求援电话后,立即放下刚刚热好的盒饭,匆匆赶往病房。这一幕已是军地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因为疫情,让陌生的人变得熟悉了。短短几天时间,两个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成为好朋友。
2月2日上午,在武昌医院,医疗队队员仲月霞以“碰肘礼”动作,与通道上遇到的武昌医院同行轻声作别。
防护服、大口罩、护目镜,尽管依旧看不清地方同行的面容,但仲月霞早已熟悉了他们的名字。无论在哪,同穿防护服的他们,将始终军民一心,合力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