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更重在“理”

本报评论员张炳剑

2020年01月20日08:19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基层治理,更重在“理”

“民事民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无疑是善治的一种体现,也是实现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基础。

基层治理,更重在“理”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杭州老旧多层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又有了新进展。杭州蓝天城市花园7幢2单元的加装电梯正式交付使用,解决了这幢楼里老人们的出行烦恼。在春节将临之际,这无疑是一条暖心的消息。

这部加装的电梯有一个创新之处,实现了一台电梯服务两个单元楼。据了解,两个单元楼就一墙之隔,因此电梯井道打上去,通过连廊与房屋连接,通过加固原有单元的圈梁,既安全又美观。

这一创新,源于该小区所属街道闸弄口街道调解民意的创新机制。

虽然很多人对加装电梯几乎都持欢迎态度,但一涉及自身利益,问题往往会变得比较复杂,比如如何让一楼和二楼的住户同意,又如何让顶楼住户对加装电梯的效果放心。若此类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调解,会导致加装进度被耽误,这样的新闻常有报道。因此,在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闸弄口街道开设了“邻里坊”,建立了一套协商机制,每月定时召开会议,对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和分歧进行充分沟通。

比如,为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加装电梯的流程,帮助他们解惑答疑,社区党委邀请业主参与邻里坊会议,召开业主碰头协商会,明确责任,尤其是协助居民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将问题抽丝剥茧,将矛盾逐一化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居民在项目推进中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所有矛盾都摆在了台面上,大家共同商量、共同解决,以求达到最大公约数。街道将决策的舞台还给了居民,只在中间起到沟通、协同的作用,这种“局外人”的身份反倒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闸弄口街道还积极发挥坊长、坊员“熟人效应”,引导、动员居民“有事儿找坊里、没事儿来坐坐”,生动演绎了“远亲不如近邻”,从情感上照顾到大家的需求,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街道搭台,居民唱戏”的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居民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也充分调动了居民的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关心自身的利益,共同为加装电梯群策群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协商机制,有利于项目开展。

由此看出,基层治理,重在治而更在理。基层部门要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理出一条能让群众畅通参与矛盾协商的机制,积极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民事民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无疑是善治的一种体现,也是实现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基础。闸弄口街道的经验十分宝贵,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