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月17日电 题:现在回家不难了,回家更从容了——泉州“务工专列”随行见闻
新华社记者秦宏
返乡“三难”基本缓解,全家一起返乡务工者多了,企业盼员工按时归来的心情更加强烈……记者17日登上从东南沿海开往西部的春运“务工专列”,听务工者、车站工作人员、企业家讲述这些年春运的变化。
回家不再像“西天取经”
“拿好红帽子和礼品袋,这个是通行证,跟着往前面走。”福建泉州高铁站前,重庆务工者雷登术17日做起公司志愿者,组织工友进站。
同样即将登车返乡,他的语气、动作不慌不忙。“这几年春运,返乡‘三难’基本都缓解了,回家更从容了。”面对记者的诧异,雷登术解释说。
打开话匣子,他说已在泉州务工二十多年。以前,回家过年有“三难”:“一票难求;车站人多上车挤得难受;上车后人多得厕所都去不了憋得难过。”曾因买不到票,旅途太辛苦,嫌车费贵,他连续六年没回家过年。
“现在回家不难了,大家心里也不慌了。”四川务工者黄新荣说,2005年泉州务工专列开通,2010年绿皮车换成了动车,回家更快了。而且,现在打工收入更高,车票会送到企业,车次也在增加,打工者回家过年变得轻松开心起来。
17日,泉州今年春运首趟务工专列D2376开往重庆,1000多名务工者搭乘这一专列回家过年。头戴小红帽的务工者有说有笑,他们从泉州站到终点站重庆北原来要近40小时,现在只需14小时。
出外务工不再让家人留守
务工者说春运变了,车站工作人员说务工者们也变了。
“以前随身携带针线包、麻布片,现在带充电宝、母婴用品等。”漳州车务段泉州站客运主任黄海燕说。已连续服务务工专列16年的她发现,返乡务工者的结构和需求在变。
黄海燕介绍,以往务工者乘车肩扛手提装满送亲友礼品的编织袋。因为人多,袋子经常挤破,需要帮忙缝补。现在,他们行李越带越少,但电子产品多了,大人孩子一起返乡的多了,“服务工具”就变了。
务工专列旅客通道前,安徽宿松县务工者周洲一家四口,背着双肩包、拖着行李箱。周洲说,他们夫妇很喜欢工作了七八年的这座闽南城市。买了房、安了家,孩子也在这里上学,所以一起返乡。
四川达州大竹县务工者蔡光德和老婆孩子,哥哥嫂嫂,侄子侄媳妇侄孙,八口人一起回家。他说,现在出来务工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一个人在外打拼,家人留守。现在务工条件越来越好,更愿意家人一起过来。在泉州安家的工友不少。
车站工作人员说,茫茫务工者人流依然是春运的感觉。但他们不再把一切装进麻布袋,更享受全家一起的温馨,互相礼让排队进站上车……务工者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这里好,年后要回来啊”
务工者回家过年,企业盼着他们及时归来。
“公司领导今天送行时说,明年公司会更好,记得回来啊!”在泉州一家大型鞋服企业务工的雷登术说,因为担心大家过完年不回来,企业领导在大巴车前反复叮嘱。
泉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和用工大市。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万务工人员,是当地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内地一些地区快速发展,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泉州企业普遍面临招工和稳工的考验。
雷登术说,近年有不少人返乡务工。泉州的企业为了留住外来员工,待遇大幅提高,还出台了员工子女入园补贴、夫妻员工公寓房等系列惠工政策。
泉州一位鞋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外来工数量增速明显放缓。公司明年订单预计会增加15%左右,用工也会增加。他们希望返乡员工把在沿海务工的福利信息告诉家乡人。
泉州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盼望返乡员工节后回岗的现象折射出经济快速发展给沿海企业带来的压力。工会为了帮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目前除联合铁路部门为企业送去务工者往返车票外,还推出了返程车票补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