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1月12日,在重庆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排练。五名不同职业的普通人,在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情况下,互相配合完成了“一个人的乐队”表演。之所以称为是“一个人的乐队”,是因为这五名表演者都是一位外国友人的器官受捐者,身上有不同的器官来自于重庆西南大学一名外教——27岁的澳大利亚青年菲利普。(据1月14日北青网)
五个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勉励和支持,挑战自己从未涉足的音乐领域,只因为菲利普生前喜欢音乐,组建一个乐队一直是他的梦想。曾经,他们中有的人生命垂危,有的人差点失去光明,但因为菲利普的无私和博爱,他们都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一起来完成组建乐队这件事,是他们对捐赠者一种特殊的感恩和缅怀。虽然,菲利普27岁的生命是短暂的,对他而言,命运显得过于残酷,但他却愿意报之以爱意,让爱心跨越国界。当动人的旋律响起时,我们相信,他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生命力,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慰藉着因离别而伤感的亲人,闪耀着生命壮美的光彩。
遗体和器官捐赠,不是一个常见的生活话题,但离我们并不遥远,或许是每个人都可能作出的选择。今年1月7日,江苏有一对夫妇,替自己因病去世的6岁儿子,签下了遗体捐赠的志愿书。就在2年前,他们的女儿因交通事故去世时,他们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如此善良而高尚的举动令人动容。
在巨大的悲痛来临之际,很多人或许根本无暇顾及他人,或者受到旧观念的约束,认为捐献遗体、器官是对死者不敬。但总有人能不困于自己的悲伤和得失,能够注目并体谅他人的艰难,愿意尽己之力去救助他人。从这一意义来说,器官捐赠不仅仅是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健康,更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让无私奉献之爱在人间流传。
死亡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生命的逝去也是每个亲人不可承受之重。面对遗体、器官捐赠,感觉不信任、不了解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类似“一个人的乐队”这样的故事,去唱响感铭爱心、传递希望的心曲,用轻松温暖的方式,向人们诠释了器官捐赠的深刻意义。让更多人在感佩捐赠者的无私和博爱时,也能怀着一颗豁达仁爱之心,参与到这一崇高的公益事业中来,让宝贵的生命在奉献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