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记者 李欣 摄)
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冯永强、郑晓静等为秦岭保护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冯永强表示,培育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为此,冯永强建议,举办秦岭生态文化论坛并设立永久会址。在他看来,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厚积薄发。因此,应每年或每两年在秦岭举办生态文化论坛,并参照欧亚论坛设立永久会址,邀请省内外有关文化、艺术、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深入系统开展生态文化理论和公共政策的探讨和研究,并通过论坛的号召力、影响力,聚齐一批生态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建立一支专业研究队伍,持续不断地推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制作精湛、品质精良、风格独特的生态文化作品和产品,使生态文化建设成为我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最终将秦岭生态文化论坛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绿谷”,从而赢得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丰收。
“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水平。”省政协委员郑晓静介绍,在生态治理方面,“数字黄河”“数字长江”等概念早已提出并逐渐实施。
在郑晓静看来,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样需要从科学的角度,以水、土壤、大气环境、植被以及野生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为根本目标,从工业、农业活动、人类日常生活等方向最大限度协同推进。因此,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秦岭”生态治理平台,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化推动秦岭生态治理、保护与管理的现代化。
她建议,编制“数字秦岭”建设总体规划,形成“数字秦岭”建设实施方案。要深刻认识到“数字秦岭”的重要意义,通过研讨调研等方式了解国内外“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内涵、关键技术及相关国家策略,形成“数字秦岭”的基本框架、思路以及实施步骤。
“‘数字秦岭’应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实施。”郑晓静建议。首先,全面梳理秦岭资源,包括资源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等环节;其次,整合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安全监管、物流服务、数字装备等应用系统,建成秦岭资源管理顶层数字化平台;然后基于平台建立秦岭自然一经济一生态耦合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模型,为精准治理提供支撑,使得“数字秦岭”成为秦岭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系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