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月14日电 题:火车票“收藏大王”的新“烦恼”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丁怡全
云南铁路26个车站实施电子客票了,这让51岁的孙昆育对铁路事业飞速发展感到自豪,但紧接着他心里不自觉产生一阵失落感,甚至有些烦恼:收藏火车票30年了,以前一直担心收不全,随着“电子客票时代”来临,今后纸质车票可能就没了,自己钟爱的收藏可能要中断了。
孙昆育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他爷爷修过铁路,父亲是铁路维护人员,一家三代人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孙昆育自小对与铁路有关的方方面面也都饱含感情。
一张小小的车票既承载了旅客的温情故事,更是一段记忆和凭证,这引起了孙昆育的兴趣。1990年参加工作后,他便开始收藏火车票,昆明各旧货市场频繁见到他的身影,有时为了收到一张绝版票,甚至要跑很多次,花不少钱。
票数5万多张、票重50多公斤,涵盖了各年代、各类型……提起孙昆育,云南铁路人都称他为火车票“收藏大王”,他是云南乃至全国知名的火车票收藏“达人”。在一个全国收藏火车票的微信群里,他的“江湖地位”颇高,被称为“收藏奇才”。
“你说铁路发展到什么阶段,有什么变化,用什么代表呢?我可以用车票来讲述。”提到这个话题,个头不足一米七的老孙声音洪亮了许多,甚至能如数家珍地给你讲上一整天。他家里书房的架子上摆满了一摞摞、一沓沓火车票,见到记者,老孙也毫不“吝啬”,拿出他珍藏的火车票讲起背后的故事。
收藏最早的一张车票是1950年的“手写票”,最新的一张是2019年昆明到大理的动车票;“手写票”、硬板票、软纸票、磁介质票;票面上条形码、二维码;车票实名制;20世纪50年代的50多张绝版票……
“火车票的变化就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和见证。”孙昆育一边展示车票一边说,收藏车票就是给历史做说明,给时代做记录。
目前,云南昆明南、昆明、大理等26个火车站,以及全部G字头、D字头、大部分C字头动车已实施电子客票业务,并实现全国联网。旅客只需刷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即可快速进站。
“真是方便,也真是先进啊。”2020年春运,看着乘客靠“刷”进站乘车,老孙惊叹之余,纠结和忧虑又浮上心来:收藏生涯就要终结了吗?
有朋友劝他,随着科技进步,许多事物都会消失或被替代,但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方便。纸质火车票没有了,但可以尝试用智能手机拍摄旅客进站场景,或者保存电子客票截图来延续收藏生涯。
这种说法让孙昆育眼前一亮,觉得可行。现在,每天下班后,他就钻进自己的书房与票为伴,在网上检索和搜集与火车票相关的资料,为退休后出本《火车票鉴赏与收藏指南》、办一个火车票博物馆做准备。
看着“手写票”上潦草的字迹,硬板票上的细小针孔,磁介质票上的二维码……想到自己很快会拍摄或截图的电子客票,老孙古铜色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他为这个时代而自豪:收藏的车票形式会改变,但中国铁路向前发展的势头不会变,车票收藏将会继续下去,和中国铁路的发展一起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