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官兵心中的火焰

2020年01月13日10:38  来源:中国国防报
 
原标题:点燃官兵心中的火焰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顾名思义,灌输即输入、注入,从物理学角度讲,是由此及彼、从一方到另一方物的传递。而点燃火焰发生的是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发光发热,不仅能温暖自己,还能照亮别人。相较之下,高下立判。

  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火的燃烧需要3要素,即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会成立。相对于教育而言,教育者就是引火源,教育的方法手段就是助燃物,教育对象就是可燃物,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每名官兵心中都有一堆待燃的柴火,都渴望被燃烧,继而发光发热。教育者就是要做那根火柴,作为火种,燃烧自己才能照亮别人。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自带光和热,始终带着信仰、带着理想、带着激情抓教育做工作,经常问一问教育别人的自己信不信、要求别人的自己做不做、检查别人的自己行不行,不能“台上说人,台下人说”,始终讲自己所信的,做自己所讲的,为官兵立起可亲可学可近的好样子。

  燃点,是指可燃物迅速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针对教育而言,教育者就要灵活方法手段,把燃点降至最低。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低的燃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就是在官兵的头脑中“搞建设”、与时代“跳探戈”,只有找准穴位、敲准鼓点,才能与官兵思想同频共振,牢牢抓住官兵的兴趣点、兴奋点。为此,教育者要多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对象,采取多种手段,围绕官兵关心关注关切,认真搞好思想调查,精心组织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官兵的精神需求和现实期盼,让教育有的放矢。

  火焰烧得旺不旺,一方面取决于氧气是否充足,另一方面也要看燃料本身。如果是易燃品,即便一个火星也会顷刻间燃起熊熊烈火;倘若是非可燃物,即便放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也于事无补。燃烧是双向的,教育也不是“一个巴掌就能拍响的”,必须“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受教育者,要敢于完全燃烧自己,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不当把头深深埋进沙子里的“鸵鸟”,不做“装在套子里的人”,把受教育的内容变成追求、化为行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追求。(朱永杰 刘志尚)

(责编:任志慧、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