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

本报评论员 张炳剑

2020年01月09日13:18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

  衢州14岁的初二女生郑伊敏,在过去的300多天里,除去节假日,坚持做一件事情:为109路公交车打扫卫生关窗户。当她乘坐这辆车到站前,她总会从车头到车尾检查一遍,关好每扇车窗,捡捡弄弄,带走车厢里的垃圾。

  她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司机的一句话。初一第一学期开学后没几天,在回家的这趟公交上,司机夏师傅随口对车上的学生乘客说:“孩子们,你们不要在车上扔垃圾,下车后随手关好窗户,不然我下班后还要做一遍。我都60岁了,你们要体谅一下啊。”虽然夏师傅只是随口一说,但小姑娘郑伊敏却牢记在心里。

  从司机夏师傅这句提醒来看,学生在公交车上吃东西、乱丢垃圾的行为应该是比较普遍的,所以才会提醒学生乘客能有所收敛。

  郑伊敏之所以那么做,当然与她的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

  最值得称赞的是她做好事持之以恒。有人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同样的,给公交车打扫卫生、关窗户不难,难的是坚持300多天。坚持,是人最难达到的品行之一,尤其是坚持做一件与自身利益没有关联的事。

  报道里提到,她自小是一个自理能力很强、十分有礼貌的孩子。在笔者看来,除了这些,羞耻心和同理心也是促使她这么做的关键因素。

  正因为具有羞耻心和同理心,当夏师傅提醒后,郑伊敏内心估计有过天人交战。她作为学生乘客中的一员,估计为此感到内疚,再加上同理心,让她有了要做些什么来挽回影响的决定。

  曾经有人说,看一个人好不好,关键就看他(她)有没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比如,如果一个人对服务员的态度是颐指气使的,那么这个人的品行不会好到哪里去,反之则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产生矛盾,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比如对待服务员,如果具备同情心或同理心,就能看到服务员的辛苦和不易,就能理解服务员一时的疏忽或错误,也就不会对服务员粗言粗语了。这样,又何来矛盾呢?

  从这点来说,郑伊敏年龄虽小,却无疑是我们成年人的榜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理所当然,社会就能更加和谐美好。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