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彰显师范院校社会责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发挥优势和特色,优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乡村教师教育为目标,树立了“立足师范、面向农村、强化技能、打造精品”的理念,构建起面向乡村基础教育“落地式”人才培养模式。在17个师范专业领域,实施“服务乡村”战略,强化学生“关注乡村、关注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的意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实践活动,为乡村基础教育和乡村教师的成长注入新动力。学校为优秀师范生,配备一流的指导教师,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优秀师范生脱颖而出。作为区域乡村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大本营,地方高师院校要客观理性分析不足,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牡丹江师范学院较早地开始了这一探索和实践。
“三关注”理念引领“乡村教师助力行动”
牡丹江师范学院从2009年开始就启动了“乡村教师助力行动”,践行“关注乡村、关注乡村教育和关注乡村教师”的“三关注”理念,这是学校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教育的一部分。该理念倡导优秀学生成为该行动的主要实施者,带动牡丹江师范学院广大学生参与公益、帮扶乡村教育的积极性。“三关注”理念是“乡村教师助力行动”的核心。学校把加入“助力行动”的学生视为“弘扬师德、立德树人”的先行者,让他们努力践行“崇德尚学、厚积薄发”的校训,既要在“三关注”活动中体现出寓青春追求于民族发展中,又要在实施中表现出“参与公益、帮扶乡村教育”的社会责任实践;并让大学生深刻体会“三关注”的真谛:参与“三关注”活动不仅是生活体验,更是使命;不仅是任务,更是责任;不仅是扶贫,更是扶智;不仅是付出,更是引领。让优秀的师范生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挥洒汗水,让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体验祖国的温暖和党的关怀。这是“乡村教师助力行动”理念的核心思想和根本追求。目前,这一理念已被广大师生认可并实践,也成为学校师范教育的基本思想。
支教帮扶培训一体化,助力乡村教师素质提升
1.遴选优秀师范生,打造素质过硬的支教队伍
学校按照“学习好、素质高、专业强、有爱心”的要求遴选为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优秀学生,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实行开放式动态选拔机制,将有志于为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和为乡村教师助力的优秀学生选入“助力行动”进行锻炼培养。
2.选拔优秀教师指导,为“助力行动”引航
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牵头,辅导员和优秀教师组成指导队伍,为各参与行动的学生团队进行业务指导和素质训练。聘请师范专业的教法教师为师范生开展微格训练和教学技能指导。学校的知名教授、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校团委书记、副书记、学生处长、优秀辅导员等都主动担任各团队的首席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参与行动的学生培训和管理工作。这些教师在学生的素质拓展、体能训练、知识提高、技能培训、团队建设、合作意识等方面实施个性化的指导,以期打造出一批关爱乡村、关心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育的优秀青年队伍。
3.改革培养模式,4年不断线为乡村教育输血
学校针对乡村教育缺少青年教师、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教师的实际,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爱好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要求大一学生每学期到乡村学校见习一周,了解和认识乡村学校的办学实际,体验乡村儿童面临的困难,达到认识乡村、关爱乡村教育的目的。要求参与行动的大二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学校周边的农村学校开办“爱心课堂”,解决农村儿童放学后没有家长监管和辅导的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温暖的学习指导。要求大三的学生根据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要求,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暑期三下乡”乡村支教活动。要求大四的学生结合教育实习,深入乡村学校进行半年的顶岗支教,为乡村学校排忧解难,为乡村教师助力,为乡村教育输血。
4.发挥师范院校培训优势,担当乡村教育振兴的使命
参与“爱心课堂”、暑期“三下乡”、顶岗支教的大学生,非常受农村学校的欢迎,受乡村孩子们的热爱。其根本原因在于,乡村学校多年没有引进教师、教师普遍年纪大、文化素养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普遍缺乏师资。顶岗实习恰好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可以替岗培训的机会,也为学校师范教育培养培训乡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优化了学校的办学功能。2010年以来,学校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训,学校领导王志浩、梁中贤、李旭中都亲自为乡村教师上课,学校先后共举办了64期“国培行动”项目,2340多名乡村教师参与了“国培行动”项目培训,实现了师范院校为国家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助力的功能。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乡村教育振兴造血
1.通过乡村支教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学校注重参与“助力行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牵头开设由于海英等4位教授主讲的通识课程“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讲授他们深入乡村教育实际进行的调研,讲授乡村教育的现状、乡村孩子的生活和调研的感悟等,激发学生关注、关爱、关心乡村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奉献、追求爱国的志趣和理想;激励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组织了文学院的朱华老师、历史与文化学院的臧国铭老师分别为参与行动的学生开设“教师伦理学”和“教师语言艺术”,提升学生在师德师风、教师风范方面的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举师范大旗,培养他们树立家国天下的远大志向。
2.营造良好的爱乡氛围,培养师范生的乡村情怀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参与“助力行动”的学生提供与全校大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组织他们做好支教活动的总结,要求每一个支教学生都要在自己的班级、自己的专业和学院举行支教报告会,分享支教的收获和体验。同时,学校组成了支教报告团,在学校进行巡回演讲,扩大助力行动的影响,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和青年学子关注乡村、关注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参与助力行动的学生们与乡村教师、乡村孩子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长期互动。他们邀请乡村学校的学生们到学校来参观,体验大学的校园生活,激发乡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人生理想。在牡丹江师范学院营造了浓厚的爱乡、惜乡、助乡的氛围。时任穆棱市教育部门领导说,顶岗实习的“学生缓解了教师不足的问题,能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行动代表思想,这是一群思想觉悟很高的学生,教学效果好,明显提高了支教学校的教学水平,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以前学不到的东西,他们提前具备了人民教师的素养”。
3.为乡村教育输送人才,实现为乡村教育造血功能
“乡村教师助力行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实行“乡村教师助力行动”以来,师范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们走进乡村、融入乡村学校、助力乡村教师的活动已经成为他们大学生涯的必修课。通过“爱心课堂”、暑期“三下乡”“顶岗支教”和乡村教师培训行动,学校的教师更加关心乡村教育,师范生们深入了解了乡村基础教育现状,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3年到2018年期间,共有363名优秀师范生毕业后通过“特岗教师”行动、“三支一扶”行动和“西部行动”走进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就职,学校实现了为振兴乡村教育造血。为进一步支持“乡村教师助力行动”,牡丹江师范学院近期将启动乡村教育万里行的调研活动,以期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梁中贤 杨敬民 李旭中 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