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别让肆无忌惮的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加剧生物的生存危机,否则人类自身也将面临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
近日,“长江白鲟没有进入2020年”登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此前报道,科学家2003年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16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再现身。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的中国水产专家论文则称,早在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或已灭绝。而就在2019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学术报告中也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对此,有媒体于1月3日报道称,IUCN中国代表处工作人员表示,IUCN官方目前还没有发布和更新关于长江鲟灭绝的消息,“后续还需要讨论”。
这或许会让不少人心存侥幸,但16年来我们对长江白鲟苦寻无踪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物种,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的消息,令人悲伤。
古语有云:“千斤腊子,万斤象”,“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长江白鲟体型硕大,据称可长到上万斤,却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也是世界上十种最大淡水鱼之一。
由于长江白鲟在长江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级,其消失对长江水域生物链、水域生态的破坏会有多严重,目前还无法得知。但其可能的灭绝无疑又敲响了警钟:保护人类以外的生物,至关重要。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于2019年5月发布了一份长达1500页的环境报告,并以严重度排名,列举了物种消失和生态退化的五大原因:缩小或退化的物种栖息地、狩猎或野生动物贸易、全球变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这些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具体到长江白鲟可能灭绝的原因,目前尚无权威答案,但从常识而言,指向的恐怕还是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其灭绝或许只是人类某些生活生产活动“竭泽而渔”后果的缩影。都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是无辜的”,这类雪崩效应,也会体现在人类活动与生物灭绝的关联上:某些生物灭绝时,那些过度捕捞行为不会是无辜的。
不止是长江,现代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圈已经造成毁灭性影响。
据IPBES预测,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对环境和资源的过度索取,目前全球物种的灭绝速度较过去1000年来的平均值快了数十到数百倍,且还在加快。这将可能把地球推向自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的又一次物种大灭绝。
在地球的自然史上,曾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是4.4亿年前导致大约85%物种绝灭的奥陶纪大灭绝,到6600万年前第5次生物大灭绝,也称白垩纪大灭绝和恐龙大灭绝,主要都是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而再次发生生物大灭绝的话,除了自然原因,主要将是人类的自导自演。
生物大灭绝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人类将面临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预计全球变暖会导致1/2的植物面临生存威胁,超过2/3的维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数百万种动物消失。人类从这些动植物获取的资源也将减少,甚至无以可用。
长江白鲟的可能灭绝逼迫人们采取行动,保护长江以及其他水域和陆地的生物资源。现在,长江10年禁渔计划已“开启”,但愿这一行动能保护更多的长江鱼类,让人们多年后依旧能看到长江白鱼矫健的身影。
□田地(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