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和帮扶工作,下大力气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彰显出工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新春之际,“送温暖”再度成为备受公众瞩目的关键词——全国总工会近日启动全国工会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安排专项送温暖资金8590万元,用于走访慰问;提前下拨3.9亿元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困难职工生活保障。
此次送温暖对象从以往的7类人群扩展到10类职工群体,既包括下岗失业、患大病、遭受各类灾害或突发意外等情况的职工家庭,也有因企业停发、减发工资而导致生活相对困难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职工,还覆盖了在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中贡献突出的职工、劳模。
工会送温暖和帮扶工作被誉为深入细致做好新时期职工群众工作的一个创举。其源头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各地工会开展的互助活动。1992年初,由全总领导带队的送温暖慰问团奔赴18个省(区、市)走访慰问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正式开启了工会的送温暖之路。
多年来,工会送温暖工作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和职工需求变化而不断丰富,从传统的“两节”走访慰问活动,发展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帮扶体系,并衍生出“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工作,实现困难帮扶、普惠服务的“四季恒温”。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和帮扶工作,下大力气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彰显出工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为。有数据显示,自1992年至2019年,各级工会送温暖累计筹集资金超过727亿元,走访困难企业321万个(次),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家庭1.65亿余户(次)。仅在2019年1月至10月,就有36万余户困难职工在工会的帮助、推动下脱贫。
2020年,工会送温暖进入第29个年头,正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面临不小的压力。比如,各地仍存在一定数量因重病、残疾等原因难以根本脱困的职工家庭;以城市居民低保为主的政策尚不足以覆盖全部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等边缘群体;身处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僵尸企业”的职工,仍有面临陷入困境的风险,等等。
对面临的形势有清醒认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预判,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方案路径,才能让工会的送温暖之路走得更长远,为困难职工打开充满希望的温暖之门。
要充分发挥各地工会建立起的梯度帮扶体系的作用,分类帮扶。对于有能力脱贫的困难职工,加强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将新增的困难职工纳入帮扶体系;为重病、残疾等难以脱困的深度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兜底保障。
要以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深入细致做好职工服务工作。
要重视发挥基层工会的首创精神,让广大工会干部的心更热一些、作风更扎实一些,在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要善于运用相关政策资源,整合公益慈善、爱心企业、志愿服务、专业机构等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各方资源与职工需求更加匹配、精准对接。
当年“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承诺言犹在耳。要把“送温暖”这项民心工程做实做好,真正让身处困境的职工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拥有前行的力量,需要各地各级工会组织持续努力。
评论员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