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何以“低空”展翅?

隻聽一陣轟鳴,一架“鯤龍”直沖雲霄。
4月下旬,記者在位於陝西省蒲城縣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民機試飛中心親眼見証了“鯤龍”AG600M試飛的震撼一幕。
“鯤龍”AG600M正在試飛。民機試飛中心供圖
2024年6月2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民機試飛中心在蒲城縣揭牌,為民用飛機包括低空飛行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試飛平台﹔2025年1月6日,擁有自主空域、可以起降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的西安藍田機場取得《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証》﹔2025年2月28日,陝西省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揭牌成立……陝西航空領域相關企業在研發低空經濟熱門機型的同時,正探索布局無人機試驗測試平台、中試平台、適航試驗服務中心等業務載體。
這是陝西省發展低空經濟的A面——硬件設施日趨完善﹔而在B面,陝西省正通過“三項改革”(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釋放高校資源優勢,促進技術創新。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諾科技”)董事長、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呼衛軍,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4月底的一個清晨,在西安市曲江高速收費站出入口,一架因諾科技研發的“靈石”無人機緩緩升空。隨著機載攝像頭的轉動,車流畫面及相關數據源源不斷地傳送給了交警部門的指揮中心后台。
因諾科技研發的兩款無人機機庫產品,多旋翼無人機(左)和固定翼無人機(右)。受訪者供圖
“‘三項改革’明確了風險邊界和禁止性條款,消除了我害怕創業失敗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顧慮,能放開手腳把低空經濟這塊蛋糕做大做強。”呼衛軍說。近兩年,因諾科技通過整合無人機技術與陝西低空資源,已成功為城市治理、應急救援、智慧交通等領域提供了多個應用方案。
得到“解綁”的不只是因諾科技,一個又一個高校科研團隊成為陝西“低空經濟”產業鏈條上的“技術因子”:西安交通大學張錦英團隊研發的氫動力無人直升機實現零下30℃極寒環境穩定運行,續航達100分鐘,技術指標國際領先﹔西北工業大學段曉軍團隊的飛控技術、仿真系統在商用無人運輸機上有突破性應用。
在2024中國(西安)國際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各類成果集中亮相。西安市委網信辦供圖
對此,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李斌感慨道,“發展低空經濟,就是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把產業、技術、人才三大優勢變為陝西三張名片和品牌。”
正如今年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在給人民網網友回信中提到的,陝西要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等“八場硬仗”,加快建設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強省。
當前,陝西正以改革“點火”,融合教育、科技和人才的獨特優勢,圍繞低空經濟下功夫、布棋局。陽光充足的“秦創原”、風和日麗的“科創谷”、雨水豐盈的“科學城”也為陝西的“低空”騰飛創造了優良創新生態,一大批企業“拔節生長”:以愛生集團、因諾科技為代表的30余家核心企業,覆蓋無人機整機、飛控系統等關鍵領域,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已突破3900億元﹔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設立無人機專業,並與企業共建實驗室。截至2024年,西安低空經濟領域專利申請量超1200件,形成“產、學、研、用”閉環生態。
西安羚控科技的研發團隊在HH-100商用無人運輸機試飛現場。受訪者供圖
一方面,讓技術破壁,使科研成果和高校人才得以沖出實驗室,走向市場﹔另一方面,用政策搭橋,為低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2024年,陝西出台了《推動低空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明確“無人機+有人機”雙軌並行戰略,設立50億元專項基金支持核心技術研發與場景落地。如今,“無人機+AI”進行石油管線巡查、無人機集群演練救災物資投送……這樣的案例正不斷豐富和擴充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同時,區域布局上,陝西堅持強鏈補鏈:榆林市建成國內最大的專業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渭南市利用蒲城內府通用機場空域優勢,打造西北地區民用無人機智造中心﹔商洛市則建成了國飛領翼和中天禹辰兩個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的完整工業無人機產業鏈。
2024年全國航空模型公開賽(丹鳳站)賽事現場(資料圖)。商洛市丹鳳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陝西省低空空域協調管理工作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陝西將結合陝北、關中、陝南不同地形地貌、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完善產業鏈,加快推動低空飛行器在應急救援、公安執法等領域的應用,為陝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