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陝南智造“綠”生“金”

王麗
2025年04月29日10:21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4月下旬,車過陝南,隻見綠水青山間是產業園區的創新沃土,是龍頭企業的智造車間,是項目建設的火熱現場,也是產品生產的繁忙一線……

陝南,是由陝西安康、商洛、漢中三市組成的秦嶺以南片區,其地形或是山高溝深,或是狹長險窄,在經濟發展上曾面臨諸多挑戰。

近年來,隨著高質量發展釋放的窗口期來臨,陝南逐漸擺脫了地域限制,找到了自己的新路徑。

新質生產力嶄露頭角

“從秦嶺起飛,讓世界看見中國‘智造’。”

一走進商洛市中天禹辰高端無人機制造項目(以下簡稱“中天禹辰”)現場,這行標語引人注目。在一間廠房內,多旋翼造型的無人機和其他70多款無人機已經下線。

據中天禹辰負責人徐祥勇介紹,項目以“研發創新”與“場景應用”為核心,打造“無人機制造+地理信息算力服務”雙輪驅動模式,可針對地理信息測繪、低空遙感、智慧城市、森林防火、應急救援等領域提供全鏈條數據支撐。

商洛市中天禹辰高端無人機制造項目展示廳內展示的無人機。受訪者供圖

商洛市中天禹辰高端無人機制造項目展示廳內展示的無人機。受訪者供圖

“除了航電系統外,其他無人機零部件都實現自主生產,每年可生產小型無人機5萬架、中型無人機5000架、大型無人機2500架。”徐祥勇說。

2022年,商洛市規劃建設了國飛工業級無人機產業園,建成了集研發、生產、制造、銷售、培訓於一體的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基地。目前丹鳳縣、商州區聚焦低空經濟,注重制造研發和市場拓展,已初步構建起日益完善的產業鏈,為商洛市低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漢中市南鄭區工業母機生產線建設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工人有序忙碌,一台台工業母機即將誕生。固達數控(漢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固達數控”)副總經理黃永鋒介紹,該項目自2月份投產以來,僅兩個多月時間,已經生產了60多台機床,實現了3000萬元的產值﹔已經出貨20台,實現了3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我們的生產線與陝西其他區域的機床行業形成了互補,豐富了陝西機床行業的種類。”黃永鋒說。

陝南片區,通過精准招商引資,推動特色產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向價值鏈高端升級,正在形成新的增長點和新質生產力。

漢陰縣智能化高端紗線紡織項目車間,PBT高彈絲正在生產中。人民網 王麗攝

漢陰縣智能化高端紗線紡織項目車間,PBT高彈絲正在生產中。人民網 王麗攝

產業“綠意”盎然

在商洛國蜂蜜水產業園,一瓶油潑辣子蜂蜜水引起大家注意,這款飲料在短視頻平台挂出后,8小時內就勾起了8萬人的食欲。商洛國蜂蜜水產業園總經理孫艷艷說:“我們的核心產品——鮮調蜂蜜水,主要原料為秦嶺洋槐蜜,20%以上取自商洛境內,80%以上取自陝西其他地方。2024年試產期間已實現產值8200萬元,2025年目標產值5億元。”

據孫艷艷介紹,國蜂蜜水系列產品生產項目總投資5.8億元,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集蜂蜜水生產、包裝飲用水制造與工業文旅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預計年產值達32億元,年繳稅1.5億元。

國蜂蜜水系列產品。人民網 王麗攝

國蜂蜜水系列產品。人民網 王麗攝

走進漢中市城固縣三合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以下簡稱“三合產業園”),6家來自廣東的企業組團式落地、組團式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降低物流與研發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破解了傳統分散布局低效的痛點。

陝西丁爻智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6億元,計劃建成集生產、檢測、銷售於一體的智能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建成后可年產手機手環、藍牙音箱及屏顯模組等智能電子產品180萬台(套)。”公司負責人宋泳恭說。

近年來,陝南地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一批節能環保項目落地建設,航空、電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生態優勢正在不斷轉化為經濟價值。

安康“無水港”。人民網 王麗攝

安康“無水港”。人民網 王麗攝

“利民”落到實處

連續三天,走過安康、商洛、漢中三市,常常看見這樣的畫面:實驗室裡,科研工作者忙著建立模型,升級一個工廠的“數智”能力﹔生產線上,產業工人們忙著加工、搬運,耕耘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安康智能化襪業制造產業鏈項目(以下簡稱“安康襪業”)現場,負責人王亮正在介紹著一雙雙五彩斑斕的襪子。作為西北地區首個覆蓋織襪機制造、原料生產、襪子加工及倉儲物流的全產業鏈項目,安康智能化襪業制造產業鏈項目已完成總建設進度的60%,預計2025年10月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總投資6.7億元,建成后可帶動就業約450人。”王亮說。

王亮介紹,目前,企業共有員工200多人,其中90%都是當地群眾。公司的業務也被拓展到了鄉村:在漢濱區五裡鎮的張營村,社區工廠內的8台織襪機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著縫頭、翻襪、定型、包裝。

“我都60多歲了,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來這裡打打零工,每月還能賺個千把塊錢補貼生活。”68歲的村民丁仁煥嫻熟地完成翻襪工作。

西北核桃物流園生產線。人民網 王麗攝

西北核桃物流園生產線。人民網 王麗攝

好項目既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也是民生幸福的“壓艙石”。走訪陝南三市,這些數據就是項目釋放的紅利:

安康漢陰縣智能化高端紗線紡織項目可直接帶動就業280余人﹔商洛國蜂蜜水年收購蜂蜜1.8萬噸,可帶動2000余戶蜂農戶均增收10萬元﹔在商洛洛南的西北核桃物流園,1000余名群眾在園區上班,年人均增收超2萬元﹔漢中南鄭工業母機生產線建設項目可帶動就業約200人……

當機器運轉與數字躍動默契配合,車間流水線串起群眾增收的願景,陝南地區正努力打好手中的“生態牌”,實現綠色轉型與智能升級的蝶變。

(責編:賈凱璐、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